[摘要]文章闡述了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角色的應然定位,指出了應用型院校輔導員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的外部環境問題、自身發展問題和角色沖突問題,進而提出了輔導員角色從實然到應然的適然路徑:精細化原則下輔導員角色定位的外部環境優化;專業化原則下輔導員角色能力的提升;主動性原則下輔導員角色沖突的調適,以期促進應用型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應用型院校 輔導員 角色
[作者簡介]張晴(1983- ),女,河南開封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講師,碩士。(河南 新鄭 451150)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8)06-0083-04
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角色的應然定位是從價值維度探析和建構輔導員角色扮演的模式,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角色的實然驗證是從現實維度對輔導員角色現狀進行檢驗,應用型院校應從策略維度縮小輔導員角色實然與應然之間的差距。
一、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角色的應然定位
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要想充分發揮角色作用,必須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其角色定位應結合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教育需求,并反映出特定的社會價值取向。
1.學生發展方向的引領者。應用型院校輔導員不僅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對學生思想政治的規范起著關鍵性作用,也是學生發展方向的引領者。因此,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培養大學生具有優良的思想品德是輔導員的基本職責。第一,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輔導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到極致,將大道理落實到學生思想教育的每一個細節中,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第二,輔導員是大學生品行與德行的引領者和示范者。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輔導員應積極發揮示范表率作用,以理服人,以德服人,通過自身日常言行感染大學生,促進大學生實現質的飛躍。
2.學生成長過程的服務者。應用型院校輔導員是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最忠實的陪伴者,也是大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輔導員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成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輔導員是學生學習的導師。在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傳統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還應注重思想品德的提升。輔導員應根據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實現學生在思想與理論層面的共同提高。第二,輔導員是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者。學生步入校園后,遠離家人的庇護,來自社會、家庭與朋友之間的壓力突出,以致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因此,輔導員在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應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與思想的溝通,進而關注并緩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其心理素質。第三,輔導員是學生情感方面的摯友。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往往存在著情緒不穩定、行為不理智等情況,輔導員的作用被凸顯出來。輔導員應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學習和生活中同學生加強交流,以通過情感內心的溝通,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不斷增強自身的親和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充分發揮輔導員角色的教育效果。
3.學生事務工作的管理者。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也是應用型院校輔導員的基本職責。在學生事務工作中,會涉及學生各層面的利益,因此,學生對管理過程和結果的滿意度會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情況。因此,輔導員應積極探索學生事務工作的管理方式與方法,在角色要求和約束下,積極通過正確方法開展各項事務性工作,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作用。第一,輔導員是應用型院校校園文化的參與者和引導者。優秀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隱性的約束和熏陶作用,是應用型院校的靈魂所在。輔導員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參與者,對學生的內在發展起著關鍵的影響作用。應用型院校應積極開展各類具有校園文化情懷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和體驗中,收獲知識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院校與學生的共同發展。第二,輔導員是大學生日常事務的管理者和組織者。作為學生職業規劃的啟蒙者,輔導員在學生日常事務性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應積極解答學生各種問題、舒緩學生壓力,以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從根本上緩解就業難問題。
二、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角色扮演中存在的問題
應用型院校輔導員在角色實現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就“應然”層面的要求與價值取向而言,輔導員在角色扮演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深入研究這些問題,對促進輔導員角色從“實然”向“應然”轉變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意義。
1.外部環境問題。第一,應用型院校對輔導員角色解讀不到位,認可度較低。《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指出,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不僅要肩負管理工作責任,更要主動承擔起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輔導員因忙于日常行政與事務性工作,其專業素養難以得到有效提升,且應用型院校對輔導員不夠重視,其辛苦工作還得不到認可,嚴重影響了工作積極性。第二,社會對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角色的權利和義務認知不清晰。不同主體對輔導員的責任和義務側重不同,就社會而言,其更關注輔導員角色的育人職能,希望輔導員給學生灌輸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樹立正確的榜樣,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就應用型院校而言,其更注重輔導員角色的管理職能,希望輔導員按部就班地完成好繁雜的日常事務性工作。第三,外界對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角色的評價體系不科學,系統性較差。應用型院校現有的評價體系不能對輔導員進行全面性評價,忽視了輔導員教育教學的工作過程,打擊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
2.自身發展問題。第一,輔導員個體角色意識模糊,且角色壓力超載。據調查發現,大部分輔導員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夠明確,只有個別輔導員能夠說出部分崗位職責與義務,大部分輔導員對自身的崗位職責和義務認知還不夠清晰。同時,過多的角色要求被賦予在輔導員身上,以致輔導員的角色壓力超載,嚴重影響了輔導員的日常工作。第二,輔導員個體角色職能偏離與職能踐行異化。應用型院校輔導員的日常管理性工作較為煩瑣,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以致輔導員對學生了解不足,在無形中減少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機會,造成了輔導員角色職能的偏離與職能踐行的異化。第三,輔導員個體角色素質偏低。應用型院校的輔導員隊伍呈現年輕化趨勢,這些年輕的輔導員與學生容易相處,但其未接受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基礎薄弱,以致其整體角色素質偏低,不利于輔導員工作的深入開展。
3.角色沖突問題。第一,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角色間的沖突。應用型院校輔導員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不僅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者,也是學生德行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還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執行者。這種多重角色的扮演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困擾,無法與輔導員進行深入的心靈交流與溝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輔導員角色的實現和職能的實施。第二,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角色內的沖突。一方面,社會和學校希望輔導員能全身心、全精力地投入到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工作中,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而輔導員則希望有一定的私人空間和時間去完善和充實自己,從而導致多方期望與自身期望之間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學生希望輔導員是具有親和力的朋友,但部分輔導員擔心與學生走得太近會失去輔導員應有的威嚴,影響管理工作的開展與實施,以致學生定位與自身定位之間出現沖突。
三、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角色從實然到應然的具體路徑
1.精細化原則下輔導員角色定位的外部環境優化。精細化原則是應用型院校發展建設的關鍵性原則,具有規范化、精細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在精細化原則指導下,有助于細化和完善輔導員制度,切實解決輔導員因過度期望和壓力導致的定位不清問題,明確輔導員角色的崗位權利和義務,幫助其高效地開展工作。
第一,應用型院校要努力踐行“全員育人”教學理念,實現角色減壓。適當的壓力,有助于角色能力的提升,但壓力超過自身負荷,則會適得其反,不適合角色的生存與發展。應用型院校要正確規劃輔導員的工作范圍與職能,努力踐行“全員育人”教育理念,適當降低輔導員的角色壓力,充分發揮各部門和全體教職人員的教育教學職能,通過言傳身教的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深入感化學生,實現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第二,政府和社會要對輔導員形成客觀務實的角色期待,實現角色的核定。政府和社會必須對輔導員角色樹立科學、客觀的角色期待,以幫助輔導員實現角色問題改善。應用型院校要制定相應政策,明確和細化輔導員隊伍的責任分工,實現角色的具化。有效厘清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可以降低輔導員角色間的沖突,充分發揮輔導員角色的作用,實現輔導員角色從實然到應然的有效轉變,促使輔導員以最佳狀態投身于學生教育中。
2.專業化原則下輔導員角色能力的提升。專業化原則的應用使輔導員的工作不斷規范化、制度化,豐富和提升了輔導員的專業技能和理論,促進了輔導員角色的優化和全面素質的提升。應用型院校輔導員要通過長時間的專業化培訓,提升自身修養,努力實現角色的轉變。
第一,提升道德素養,自覺遵守角色規范。首先,輔導員要堅持以學生為本,自覺遵守職業規范,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長效機制,樹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象,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其次,輔導員要自覺遵守道德規范,恪盡職守,愛崗敬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者,輔導員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造成直接影響,因此,輔導員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道德規范,成為學生的行為榜樣。最后,輔導員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及時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規,敢于使用法律武器去捍衛自身利益和院校利益,并積極引導學生依法維權,依法做事。
第二,提升知識素養,主動完善知識結構。輔導員要全面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好學生的思想引領者。輔導員還應積極學習掌握相關的業務理論和實踐知識,樹立長期學習的思想信念,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和業務素質,并及時更新知識類別,為輔導員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三,提升能力素養,增強角色的實踐能力。輔導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斷提高角色交往能力和學習能力,與學生構建良好的溝通機制,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在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輔導員還應不斷學習,在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和實踐技能的同時緊跟時代潮流,掌握最新的信息資料,以便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解決角色轉變過程中的各種實踐問題。
3.主動性原則下輔導員角色沖突的調適。主動性原則是在主體意識下形成并遵守的一種行為準則。應用型院校輔導員在主動性原則下實現的角色轉換過程,是一種積極主動解決角色沖突問題和困難的過程。
第一,管理角色與服務角色的沖突與調適。針對管理性工作,輔導員應嚴格依照學校規章制度進行處理,這一過程往往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但輔導員又扮演著服務角色,應放低姿態積極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支持,使學生對輔導員既敬畏又信賴。
第二,朋友角色與監護人角色的沖突與調適。應用型院校的學生大部分背井離鄉,獨自生活,輔導員對他們來說既是監護者,又是生活中的好朋友。由于青年學生的自制力較弱,輔導員應加強對其進行管理和教育,當青年學生遇到各種煩惱時,輔導員應以朋友的身份去聆聽。輔導員要通過多種途徑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生建立起心與心的溝通橋梁,在做好思想引導工作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自我管理、慎獨篤行、懂得擔當。
第三,政策執行者與權益維護者角色的沖突與調適。輔導員作為師資團隊的一部分,常以政策執行者的身份下達和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同時,輔導員也是學生利益的維護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利益需求,從而贏得學生的信任與認可。在面對諸多利益沖突時,輔導員要學會智慧工作,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制度的重要性,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輔導員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輔導員更要切實維護好學生的根本利益,為學生的長效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古翠英,李勇.新媒體背景下應用型院校輔導員隊伍軟實力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7(10).
[2]回俊青,謝兆崗.創新創業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及成長路徑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8).
[3]王昭,廖衡.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困境與應對策略論析——基于與輔導員的比較視角[J].湖北社會科學,2016(3).
[4]高炳亮.輔導員在大學生自主創業過程中的角色與擔當——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視角[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7).
[5]田兆臣,王本鋒.輔導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踐行中的角色及定位[J].中國成人教育,2014(24).
[6]付兆鋒,徐鋒華.高校研究生輔導員參與學風建設的角色定位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