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蘭
教學難點就是教材中學生難以接受、教師感到難以處理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大部分又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也是教學中的重點。所以,突破難點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就介紹突破難點的幾種方法,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用物理實驗來培養學生素質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現實教學中,往往很多老師忽略了實驗的重要性,在實驗課中更多的是在黑板上作實驗,或是要求學生按已有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按部就班的把實驗重復一遍而已。這樣不僅沒有達到實驗本身的目的,還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厭學情緒。在物理教學中要施行素質教育,首先必須面對全體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變厭學為愛學,由此引導部分學生形成物理學習特長。要達到這些目的,只要適當改變實驗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物理實驗可以成為培養學生素質的非常有效的途徑。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書本上有的分組實驗必做,演示實驗盡量分組做,較難的問題創造條件做。總之,讓學生在實驗中找出物理規律,體會學習物理的樂趣。從而提高物理學習成績,從容應對各種形式的考試。
二、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方法
既然沒有辦法改變考試,所有教學又必須圍繞提高教學成績進行。那么就得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果,讓物理知識和物理理論通過物理實驗容易讓學生接受。物理是從西方引進,伽利略的物理實驗開創了物理學。發揮好了物理實驗就很容易悟出物理學的規律。
首先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盡量做到把物理演示實驗融入到當堂課中,讓實驗成為課堂的一部分,這不僅可改變存在教師頭腦中的內隱理論,而且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做到有目的、任務、對象,教師還可提供理論指導講究科學方法的觀察。學生的觀察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另外,通過物理實驗可了解物理理論形成的原過程,從而更深入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內涵。
教師多動心思改裝物理實驗。物理有些實驗脫離生活,生搬書本上的實驗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應設計一些貼近生活的物理實驗,做到不同的實驗發揮不同的作用,有設疑實驗,有形成概念實驗,有總結規律的實驗,有驗證規律的實驗。讓每個實驗發揮真正的作用。真正體現由生活到物理,由物理到社會。體現物理學的本質。由此可見,實驗做得好,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自然而然的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只有做到這點,學生的思維就可得到可持續發展。提高學生素質。
三、認識要全面,分析要細致
對學生來說,由于總結、歸納能力差,對知識點認識不全、分析不細是影響學習的另一重要因素,這就需要老師平時注意培養這方面的能力。比如串、并聯電路中電壓、電流、電阻的特點,通過類比的方法,以表格的形式,加以類比記憶。此外,對重、難點的理解,不能局限在書本上,要把書吃透,把書中的話拓開,把抽象的東西用練習具體化,在練習過程中加深理解,又在具體的練習中通過總結、歸納升華,從而做到對重難知識點的全面認識和細致分析。
四、注重生活及實際的應用
第一,講究方法、注意實用。良好的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運用物理知識的才能。老師講課時要注意方法的實用性,舉例的實用性,使學生盡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在講“速度”這一章節時,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我們聯系到體育課中的跑步,比較誰快誰慢就說誰的速度怎么樣,那么很自然“速度”就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怎樣來定義速度呢!我們用相同的時間看誰跑得遠來比較,那么速度就是在單位時間內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這樣例舉學生身邊接觸過的例子,學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記憶,有什么難點也會迎刃而解。
第二,從實際生活中入手找關鍵,抓本質。不少學生學習往往事倍功半,究起原因主要是對重難點的理解沒有找到關鍵的地方,抓住實質性的根本。例如,在電學中,能夠得到感應電流的條件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切割磁感線”就是關鍵,又是其實質的地方。記住不難,但有些學生不理解什么叫切割。其實,我們舉割麥子的例子就可以解開。每一顆小麥就像是磁感線,部分導體就像鐮刀,只有鐮刀和小麥垂直時或者是存在一定的角度都能夠割斷小麥。
五、選題要有針對性
練習是增強對知識點理解、掌握的一種主要方法,做練習最關鍵的是講究選題的針對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影響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選題很重要,我們認為應帶著問題去找習題、編習題。只要從每一個練習中得到一點收獲,一點啟發,對初學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促進,一個鼓舞,對培養興趣,打好基礎有很好的作用。有時幾個練習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識點,我們要善于尋找分析、歸納,從而對知識點有個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學生對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確,我們就專門找這樣的習題練,如果認識不全面,就要從多方面找習題練。選題不要運算太復雜,綜合性太強,否則會影響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針對性的練習是一個專用武器,它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攻克每個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