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平
摘要:近年來,豬病日益復雜,特別是疫情風險不斷提高,疫情損失不斷加大。采取科學的防控措施,保障生豬健康生產,實現效益提升,是當前規模化豬場的重點工作。建立防疫質量評價體系包括:合理劃分生產單元,實行分類管理;設立防疫關鍵控制點;定期開展豬群健康巡查,排查疫情隱患。豬病常用檢查方法包括:臨床檢查、血清學檢測、病原學檢測、免疫金標檢測。要及時進行免疫效果評價,要進行正確的免疫操作。
關鍵詞:豬病;預防;免疫;防疫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3-0118-01
1 建立防疫質量評價體系
合理劃分生產單元,實行分類管理。根據豬群的生產用途、日齡(胎齡)、使用的飼料品種、疫苗種類、免疫時間劃分豬群結構,實行分類管理。種豬以個體為單位建立生產、防疫檔案,生產群以同一批次豬群為單位建立生產、防疫檔案。同一胎齡(日齡段),同一飼養管理環境,同一飼料,同一時間免疫同一批次疫苗,為同一批次豬群。
設立防疫關鍵控制點。疫病防控涉及獸藥、疫苗、飼養管理、免疫注射、環境消毒等多個方面,應建立評價體系,設立關鍵控制點,層層把關。第一,選擇信譽良好的獸藥(疫苗)生產、供應企業。第二,疫苗品種、毒株型號與臨床流行毒株匹配,保護性好。第三,免疫程序合理,免疫抗體合格率高,每年定期開展免疫效果評價。第四,生產特殊階段、疫情高發季節保健藥品投入,及時有效。第五,臨床發病、死亡生豬采樣檢測,準確診斷。第六,密切關注飼養場周邊疫情,評估疫情風險,制定防控措施。第七,進行隔離、消毒、無害化處理等綜合防控措施,執行到位。第八,及時準確填寫、收集、整理防疫資料,系統地分析疫情。
定期開展豬群健康巡查,排查疫情隱患。明確飼養人員(獸醫)每天定期進行豬群健康巡查,及時發現疫情隱患,果斷處置。發現疫情,及時向當地動物防疫部門報告,采樣檢驗,科學防疫。
2 豬病常用檢查方法
動物疫病常用檢查方法和作用。①臨床檢查:是動物疫病檢查的重要方式,通過系統的檢查、調查可發現疫病的流行趨勢及影響疫病發生的因素,適時制定和改進防疫措施。②血清學檢測:規模豬場定期開展抗體水平監測,是評價免疫效果、反映豬場管理水平、掌握豬群健康狀況、制定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據。③病原學檢測:第一,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和藥物敏感性試驗,是細菌性疾病診斷和篩選高效抗菌藥物的主要方法。隨著細菌耐藥性不斷增強,開展藥物敏感性試驗,對于指導臨床用藥很有必要。第二,病毒性疾病采用PCR技術,是快速、準確診斷的可靠方法。④免疫金標檢測:是近年來研究、推廣的一項新技術,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檢測方法簡便、快速,對獸醫臨床診斷具有參考價值。
病料采集注意事項。①病料應具有代表性:病料首選發病早、病程長、病情重的病死豬,采集1—5頭病死豬的器官組織和血清。第一,分別采集肺、肝、脾不少于50 g,腎1只,淋巴結1個以上,血液5 mL以上。第二,用于細菌性疾病診斷的病料,盡可能在發病早期、未使用抗菌藥物前采集,避免治療藥物影響檢驗結果。②病料應新鮮:從動物尸體上采集病料,夏天不超過5h,冬季不超過24 h,避免腐敗變質,影響實驗檢測。③病料的保存及運送:用易封口塑料袋包裝、冷凍保存、用保溫瓶或泡沫箱密封冷藏運送,防止滲漏、疫情擴散。采集樣品的器械、包裝袋,使用前應清洗、消毒。④詳細記錄樣品信息:病料采集時間、地點、動物種類、樣品名稱、采樣數量,飼養生產、免疫、發病情況,臨床發病癥狀、治療用藥情況,聯系人姓名、地址、電話、電子郵箱等內容。
免疫效果評價。免疫效果評價,一般在免疫1個月左右采樣檢測,每年監測2次以上。種豬逐頭監測,商品豬每次監測數量不少于20頭。實施免疫效果評價,先要詳細登記免疫日期、疫苗品種、批號、生產企業、免疫劑量等相關信息。
3 免疫操作
免疫次數與時間。動物第一次免疫某種疫苗,產生的抗體數量及保護作用相對較小;第二次免疫2~3天后,抗體數量迅速上升,抗體水平高、持續時間長、保護效果好。對發病風險較高的主要疫病,在疫情高發季節到來前應免疫2次以上,提高免疫保護水平。每次免疫間隔時間在1周以上,間隔時間短,豬體應激增加,免疫質量下降。免疫劑量,以各疫苗產品說明書推薦用量為主,不隨意加大或減少免疫劑量。
疫苗儲藏、使用注意事項。第一,嚴格控制疫苗儲藏條件,定期檢查疫苗儲藏設備運行情況。冷凍疫苗在 18℃、油乳劑疫苗在2~8℃儲藏,在8℃以下冷藏運輸,冬季要防止冷藏疫苗凍結。第二,疫苗不得與雞、鴨、魚、肉等物品混合儲藏,防止污染。第三,疫苗配套稀釋液中有的含有免疫增強、抗過敏物質,可提高免疫質量、減輕免疫應激,不要隨意改用生理鹽水、滅菌注射用水稀釋疫苗。第四,使用經國家批準生產或注冊的疫苗,疫苗使用前應仔細檢查疫苗外觀質量,是否在有效期內,疫苗瓶是否破損。第五,批量免疫注射前,要進行小范圍免疫試驗觀察。若發生免疫副反應,及時注射腎上腺素等抗過敏藥物進行救治。第六,詳細記錄疫苗品種、批號、企業名稱、免疫時間、途徑、劑量等防疫信息,建立防疫檔案,實現可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