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亮 李秋月
廣州市花都區風神實驗小學積極響應廣州市和花都區教育局關于發展學生“體智能”的號召,落實每天1小時陽光體育鍛煉活動,讓每一名學生都擁有健康體魄,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來抓。通過幾年的研究與實踐,學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日趨完善和成熟。
一、高度重視,榜樣先行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學校要求行政領導和教師們不但要作為大課間的組織管理者,更要成為參與者(圖1)。身教重于言傳,在榜樣的帶領下,全校師生參與陽光體育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
圖1 師生同跑
二、整體構建,高效運轉
體育教研組的教師們經過積極探索和反復實踐,設計出了科學而又多樣的“體能大課間”活動。首先用“動態體能操”(圖2)熱身,自編繩操作為過渡,然后將全校29個班分成兩部分輪換進行跑操及體能練習,最后用靜態拉伸來放松身心。
在動感音樂的渲染和伴奏下,5min充滿活力的動態體能操開始了,它包含了發展上下肢力量、身體靈敏、跳躍等素質練習的動作。在結束階段,加入了3個動態拉伸的動作(圖3),以便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跳繩,作為花都區中小學重點發展的體育項目,近幾年一直保持國際領先水平,這是在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中普及和推廣的結果。學校的繩舞操,將花樣跳繩的動作與動感音樂相結合,提高了學生們練習跳繩的興趣。為增強大課間活動運動強度、密度的科學性,在相對節奏較慢繩舞操的練習后,加入1min跳繩練習來增強鍛煉效果。
全校29個班,一、二年級共12個班在籃球場進行情境體能游戲活動,高年級17個班則利用200m田徑場,分單雙數班輪流進行體能訓練及跑操。6min的跑操,每個班級組成一個小方陣喊著響亮的口號進行練習,隊形隊列在一次次跑操中得到磨煉。單數班跑操的同時,雙數班利用場地中央的足球場進行著體能練習。為了讓身心得到調整恢復,學校選擇靜態拉伸操,結合當下流行的音樂《成都》編排了優美的拉伸操動作代替了以往的放松舞蹈。
三、層級變化,突顯梯度
在體能訓練環節,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了不同梯度的訓練內容。一、二年級的學生,開展“鴨子走路”(見圖4)、“鉆山洞”(見圖5)、一級跳加快速跑接力等活動,發展腿部力量;三年級利用敏捷梯,變換著各種各樣的跳法(圖6),發展靈敏素質練習;四年級采用仰臥頭上傳球(圖7)、“運小豬”(圖8、圖9)等練習進行核心力量的鍛煉;五年級開展“推小車”活動(圖10),鍛煉學生們的上肢力量;六年級的“翻盤子”(圖11)游戲,利用100m定向跑的原理發展學生的速度耐力,“螃蟹搬家”(圖12)則發展腰腹力量。以年級為單位,每個班級一周輪換一個項目,依次進行練習,所有項目輪轉結束后,更新設置的練習項目,讓每周的活動都保持著令人期待的新鮮感。
四、班級創編,打造特色
為了能讓自編操跳出新意并不斷地提高水平,體育教師們在校領導的支持下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辦法。如,每周二和周五定為班級展示自編操日,每個班輪流執行,要求學生身著班服,并手各自班級的特色輕器械,在領操臺前面進行展示(圖13)。同樣的音樂,不同的特色操,如此的設計,較好地鼓舞了教師和學生不斷創編自編操的興趣。在展示時,學校請家長當評委,并鼓勵家長共同參與,家校聯合、親子同樂,增加了自編操的樂趣(圖14)。
每天35min體能大課間活動的深入開展,增強了師生的身體素質。在2017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學校共計1205人參加測試,其中合格率高達97%,優良率接近80%,優秀率較2016學年提升了22個百分點。學生們交出的優秀答卷,證明了學校堅持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必要性和正確性。學校也將在今后的體育教學和管理中,不斷改革創新,讓學生們盡情享受陽光體育運動帶來的健康快樂,收獲屬于他們自己的多彩童年!
特邀江蘇熊金蘭老師點評:風神小學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響應廣州市和花都區的號召,活動內容有分層、有梯度,有統一學練,有自主創新。體能練習內容豐富,變化多樣,多采用游戲、比賽的組織形式,適合兒童身心特點,讓學生真正喜歡上了大課間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強健了體魄,陶冶了情操,分享了成功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