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華
從社會工作與社會治理兩者的工作基礎看,它們聯系緊密,利用這一特性能夠夠好地開展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治理創新的路徑,期望能夠推動社會治理體制的創新,實現社會治理的應有之義。
一、社會工作與社會治理概述
(一)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是一種以以人為本、平等公正為價值取向,使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利用以幫助個人或社會群體,最終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一項工作。
(二)社會治理
社會治理是公共權利的延伸,以保護公民個人權利,以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社會治理不僅強調政府,同時也強調社會組織、公民等,以推動社會公共事務更好地解決。社會治理強調多主體的參與,以提高管理的民主性,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實現。
(三)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治理的可能性
社會工作與社會治理關聯密切,有極高的契合度。社會治理以國家權利和社會組織為雙重依托,對社會進行資源整合、利益協調、公共服務等。社會工作用有關方法對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幫助,以穩定社會。社會工作能以其獨特的優勢參與到社會治理中,能夠優化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的有效性。
二、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治理創新的路徑
(一)優化社會治理方式
黨和政府積極鼓勵和支持各個主體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以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的融合。要堅持依法治理,制定法律保障,依法化解社會矛盾。要堅持道德約束約束,調節主體利益,解決社會矛盾。要堅持以民為本,強化社會服務,健全服務平臺,及時反應群眾訴求。社會工作以助人自助為價值觀,用專業的、科學的方法開展服務,及時回應群眾的需求。社會工作幫助他人自主解決問題,在工作中實現了專業價值。社工不僅提供了物質幫助,還提供精神和心靈支持,致力于讓受助者能夠自主生活。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突出主導作用,引導社會和公眾參與,而社會工作機構和社會工作者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社會協同力,能夠促進社會參與。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公民社會發展緩慢,應積極引領公眾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的融合。例如深圳的“三社(社區、社會、社會組織)聯動模式”就充分發揮了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負責社工崗位的開發、社工服務的購買;并整合社共和義工隊伍,實現優勢互補,提高了公共服務質量。
(二)調動社會組織積極性
調動社會組織積極性不僅能夠拓展社會工作的工作空間,其還能反過來促進社會組織的發展,推動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合作。當前,我國的社會組織數量少,工作內容簡單,創新力不足,影響力小。因此,要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組織的關系。政府要加強對社會組織的財政支持,與社會組織共同制定公共政策,使不通過類型的社會組織都能夠得到政府的資助,保障其正常運轉。社會組織要主動作為,切實做好政府的助手,發揮好社會協同治理的職能。
(三)創新社會矛盾化解機制
化解社會矛盾時社會工作的基本功能,它以特定的人群為服務對象,使用科學的方法預防和化解社會風險。社會風險多產生于人們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社會工作者多來源于基本群眾,對人們的需求較為了解,因此能夠較快地發現問題,從專業的視角進行全面、科學地分析。當掌握了群眾未滿足的需求時,社會工作者就能夠代表他們向政府、社會呼吁,使政府和社會能夠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社會工作還能夠將個體的隱形或潛在的矛盾化解,避免群體性矛盾的形成。社會工作的介入還有利于訴求表達機制、心理干預機制、調節機制等機制的建立。
(四)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社會工作能夠在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建立。社會工作能夠回應群眾的呼聲、解決社會矛盾、保障人民利益。社會工作還能夠介入違法犯罪人員的司法、社會矯正體系,促進社區矯正人員能夠順利回歸社會。社區矯正不僅包括監外執行人員,好包括刑滿釋放人員、十足青少年等。
(五)大力培養社會工作人才
當前,我國社會工作人才的綜合素質較低,人才缺口大,崗位責任不明確,資金和財政投入不足,與人民群眾的社會服務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與不能滿足社會治理創新的要求。因此,應大力培養社會工作人才,健全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健全評價、使用、激勵機制,為社會治理創新構建強力的人才基礎。隨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推進,社會工作人才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工作空間將進一步拓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助力。
三、結語
隨著社會治理工作形勢的變化,社會工作將在社會治理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了滿足社會治理創新的需求,應加大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力度、優化社會治理方式、調動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推動社會工作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建設良好的社會環境。(作者單位為沈陽師范大學 社會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