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飛
【摘 要】 目的:分析產程中鎮痛分娩+體位護理對胎兒枕后位矯正的護理效果。方法:選擇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0例臨產宮口開3cm檢查診斷為枕后位的患者。劃分為A組和B組,均是150例。A組給予鎮痛分娩+體位護理,B組給予常規助產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A組的鎮痛總有效率為98.00%,B組為92.67%;A組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為1.33%,B組為6.00%;A組的剖宮產率為5.33%,B組為34.67%,對比均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各產程時間均短于B組,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程中采用鎮痛分娩+體位護理可有效鎮痛,并能矯正胎兒枕后位,取得較佳的妊娠結局,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產程;鎮痛分娩;體位護理;胎兒枕后位
胎位異常是導致產婦難產的主要原因,而胎兒枕后位是發生率較高的胎位異常類型。胎兒枕后位可能導致繼發性宮縮乏力,使軟產道受損或產程延長,進而提高產后出血、剖宮產與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嚴重威脅母嬰安全 [1]。胎兒枕后位有效矯正是改善妊娠結局的有效途徑。研究中選擇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0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在產程中采用鎮痛分娩+體位護理對胎兒枕后位的矯正效果,具體報告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0例臨產宮口開3cm檢查診斷為枕后位的患者。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直接批準。將其劃分為A組和B組,均是150例。A組中,年齡為22~32歲,平均(26.34±2.11)歲;孕周為37~41周,平均(39.12±0.25)周。B組中,年齡為23~33歲,平均(26.14±2.02)歲;孕周為38~42周,平均(39.31±0.42)周。對比以上數據,不存在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1.2.1 B組給予常規助產護理 即宮口開前自由體位,宮口開全后膀胱截石位,屏氣用力,助產士站立于產婦右側,托住會陰部與肛門,娩出胎頭后,內推胎兒后肩,待其前肩娩出后,抓住雙下肢,并剪斷臍帶。
1.2.2 A組給予鎮痛分娩+體位護理 1)鎮痛分娩:生產前告知產婦鎮痛分娩的治療目的與效果,并講解體位配合要點。麻醉師講解鎮痛流程和注意事項。宮口開約3cm后,給予腰硬聯合麻醉,助產士監測產婦心電圖與胎兒胎心,并創建靜脈通道,協助產婦取穿刺體位。穿刺完成后,注入6μg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4172),于硬膜外進行置管操作,持續泵入12μg舒芬太尼與30mg羅哌卡因(瑞典 AstraZeneca AB生產,注冊證號:H20100106),速率維持在4mL/h。若疼痛仍明顯,可自控給藥。每次劑量為2mL,鎖定時間為30min。2)體位護理:麻醉成功后,使產婦側臥30min,而后助產士使產婦含胸屈膝,微蜷腰部,使大腿向上收,約與脊柱縱軸呈90°,使其腹前壁緊貼于床墊。待其宮口全開后,取膀胱截石與半坐臥位,具體為:將床頭抬高約45°,協助產婦將兩腿平放,取半坐臥位。待胎頭撥露時,協助其取膀胱截石位。
1.3 觀察指標
觀察新生兒窒息與胎兒宮內窘迫等并發癥,并記錄順產與剖宮產幾率,同時記錄各產程時間。
1.4 療效評價標準
通過Muleteer鎮痛程度評分法評估鎮痛效果,分值為0~4分。顯效為0~1分;有效為2分;無效為3~4分 [2]。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通過SPSS 16.0軟件加以處理,各產程時間用(±s)表示,行t檢驗,并發癥、鎮痛效果與分娩方式用(%)表示,行χ 2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鎮痛效果
A組的鎮痛總有效率為98.00%,B組為92.67%,對比差異明顯(P<0.05)。
2.2 對比新生兒并發癥與分娩方式
A組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為1.33%,B組為6.00%;A組的剖宮產率為5.33%,B組為34.67%,對比有差異(P<0.05)。
2.3 對比產程時間
A組的各產程時間均短于B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鎮痛分娩可減輕產婦生產時的疼痛感,使其子宮血液灌流處于正常狀態,進而減少胎兒宮內窘迫情況。而體位護理可將胎兒體位矯正為枕前位,利于自然分娩。分娩受產道、產婦、產力和胎兒等多因素影響,鎮痛分娩后,產婦的分娩疼痛感會明顯減輕,心情相對放松,但產力、產道與胎兒間仍存有代償關聯性,三者間會發生動態變化,這會影響胎兒的分娩過程。因此,在鎮痛分娩的同時保持科學體位可協調以上三者間關系,使胎兒可順著產軸自然娩出,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 [3]。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的鎮痛總有效率(98.00%)高于B組(92.67%);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1.33%)低于B組(6.00%);剖宮產率(5.33%)低于B組(34.67%);各產程時間均短于B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與朱銳等 [4]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梢姡撟o理措施可有效矯正胎兒枕后位。
參考文獻
[1] 朱俊芬.鎮痛分娩配合體位護理的綜合性護理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5,(33):284285.
[2] 程敬云.產程中鎮痛分娩配合體位護理的臨床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09):148149.
[3] 陳小燕,李青松,蔡小梅,等.鎮痛分娩配合體位護理的綜合性護理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01):129130.
[4] 朱銳,種麗雙,王振生,等.人性化護理對硬膜外分娩鎮痛配合體位護理的臨床效果[J].西部醫學,2015,(07):1088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