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冰
【摘 要】 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臨床路徑入徑率,以及改善醫院質量管理水平方面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0例入院患者進行研究,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統計發現,進入臨床路徑的患者一共255例,入徑率為31.88%。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開始在本院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應用品管圈活動,并同樣隨機選擇800例患者納入研究。活動開展之后,再次對臨床路徑的入徑率等指標進行觀察。統計活動實施前后的臨床路徑入徑率與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平均住院費用,并進行比較。結果:品管圈活動實施前,納入研究的800例患者的臨床入徑率為31.88%(255/800),平均住院時間為(12.33±0.15)天,平均住院費用為(12053.12±12.15)元,品管圈活動開展之后,800例患者的臨床入徑率為89.38%(715/800),平均住院時間為(8.15±0.12)天,平均住院費用為(9412.02±10.25)元,對活動開展前后的各項指標進行兩兩對比,均得到明顯的改善,均P<0.05。結論: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可以有效提高臨床路徑的入徑率,提升醫院的質量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醫院;質量管理;臨床路徑;入徑率;品管圈活動
對于廣大醫院而言,其質量管理水平是醫院發展中重要的話題之一。想要提升醫療質量,規范化管理是基礎。近年來,眾多醫院開始實施臨床路徑,在提高醫院醫療質量,使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較好,并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及減少其他資源的浪費,從而緩解了患者的精神壓力與生活壓力,并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1]。但是,在具體的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導致入徑率低等情況的出現。為獲得更好的護理效果,本院嘗試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臨床路徑之中,提倡全員參與,提高醫院質量管理水平。經實踐與觀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進行詳細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7年開始實施臨床路徑,醫院設立由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以及科室臨床路徑管理實施小組,實施臨床路徑病種管理,并建立患者臨床路徑電子病歷系統。選擇2018年3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00例入院患者進行研究,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統計發現,進入臨床路徑的患者一共255例,入徑率為31.88%。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開始在本院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應用品管圈活動,并同樣隨機選擇800例患者納入研究。活動開展之后,再次對臨床路徑的入徑率等指標進行觀察。
1.2 研究方法
品管圈模式實施前均應用臨床路徑管理模式,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開始在本院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應用品管圈活動。具體應用方法如下。
1)以問題為導向,由相關專業醫務人員組成品管圈小組,確定小組圈名、圈徽,確立活動主題,組織成員開展圈。通過集體討論,明確現存問題,并發掘相應的攻堅點、提出方策,并針對方策中的多個備選項逐一討論、進行最佳方策追究。2)制定活動計劃。開展現狀調查,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分析患者未進入臨床路徑的主要原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尋找可行的解決措施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方案。3)實施具體的活動。小組不同成員分工合作,結合具體的方案內容,設計科學、完善的臨床路徑,臨床診療中有適合進入路徑的患者但缺乏對應路徑時,由接受培訓的高年資醫師創建新的路徑。同時,積極啟動臨床路徑,并制定標準化查檢措施,嚴格控制入徑情況。
1.3 觀察指標
活動開展之后,再次對臨床路徑的入徑率等指標進行觀察,對品管圈實施前后的臨床路徑入徑率進行統計和比較。統計活動實施前后的臨床路徑入徑率與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平均住院費用,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對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檢查結果進行完整的收集,并統一導入版本為SPSS 19.0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對于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平均住院費用等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臨床路徑入徑率等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均采用卡方檢驗。P<0.05,則提示數據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品管圈活動開展之后,800例患者的臨床入徑率、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均得到明顯的改善,優于品管圈活動實施前,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眾多醫院開始積極地開展臨床路徑,以更好地規范診療行為,提高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但是,在具體的開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入徑率偏低等問題,影響到醫院的質量管理水平。
為提高本院臨床路徑入徑率,本院嘗試開展品管圈活動。這一活動模式是一種科學、有效的質量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促進工作效果的改善[2]。本組臨床研究實踐結果表明,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可以有效提高臨床路徑的入徑率,提升醫院的質量管理水平。研究結果顯示,在實施品管圈活動之后,臨床入徑率從活動前的31.88%顯著提高到89.38%(715/800),同時,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平均住院費用明顯下降。這是因為,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成立專門的品管圈小組,可以發揮廣大成員的智慧,共同對患者未進入臨床路徑的原因進行集體討論。進而尋找可行的解決措施,制定詳細的解決方案并進行實施[3-4]。最終提高臨床路徑入徑率,改善醫院的質量管理工作水平。
綜上,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可以有效提高臨床路徑的入徑率,提升醫院的質量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肖麗紅,黃振宇,王曉龍,等.床路徑入徑率及實施質量分析[J].中國病案,2017,18(09):33-36.
[2] Huddy J R,Weldon S M,Ralhan S,et al.Sequential simulation (SqS) of clinical pathways:a tool for public and patient engagement in point-of-care diagnostics[J].Bmj Open,2016,06(09):e011043-e11052.
[3] 隋賓艷,齊雪然.臨床路徑管理病種歷史費用測算方法:Bootstrapping的理論及其Excel實現[J].中國衛生經濟,2016,35(01):24-27.
[4] 田懷谷,肖平,劉顏,等.某醫院實施臨床路徑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C].2014中南六省(區)和港澳臺三地醫院院長高峰論壇論文集,2014:185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