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協作水平”。這是新一輪課改對作文批改應以學生為主體作了明確的要求。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道理是明明白白的,許多教師批改作文卻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是學生寫作文,教師愚公移山般地改作文,其投入之大產出之低依然被語文界內外所詬病,那么,如何破解作文批改中的老大難的問題?下面就其成因及對策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作文精批細改的困惑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觀念的影響下,許多語文教師以為讓學生的作文“滿篇見紅”,改得越多,批得越多,就越顯示自己有很強的工作責任心,這既能夠使自己心安理得,又能得到教育行政管理者及社會與家長的認可。同時,時至今日,許多學校給語文教師下達作文批改的硬指標依然是全批全改或2/3精批細改。上級部門來校檢查也是看看教師是否精批細改,在這樣的背景下,處于教育管理塔式結構中最底層的教師自然不敢貿然進行作文批改的創新了。
現實的語文教學中,作文批改歷來是語文教師最為頭疼,最為煩惱的事情,特別是擔任教研組長或班主任的語文教師日常事務繁多,工作量大,面對著兩大疊一百來篇的大作文,既要找出錯別字,又要找出錯句并修改,還要有旁批、眉批、總評等等。語文教師沒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甭想拿下它。在這樣的批改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種種疏漏之處;首先,在倉促之下,教師對作文的批閱極易形成簡單的程式化,往往是一個分數定了等級,幾句評語定了優劣。教師只能單放批閱,有學生主體完全隔離。缺失“活”的教學環境,師生相互間難以及時傳遞有效的信息。教師的批改對于學生的指導作用就大打折扣,其次,教師批改學生的作文要兩周時間,批閱周期長,長征式的修改使很多學會面對自己的作品已生“似曾相識”之感了。
綜上所述,作文批改似乎已走入一個死胡同中,那么,如何使語文教師擺脫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使,如何大面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首先是教育管理者應創設寬松的環境,讓語文教師批改作文時自主決定,從而激發教師批改作文的創新動力。其次,《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是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該把作文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葉圣陶先生說:“改的優先權應屬于作文的本人”。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體,讓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習作進行評價,讓他們去親身體驗、欣賞、辨析,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能對照自我,進行自我判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二、學生自主修改的嘗試
作為讀者的教師,是學生自主批改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批改過程中,教師要提出具體要求,并制定有效的組織措施,激勵措施和監督措施,確保學生和作文,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對活的質量,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興趣。
1.樂在自改中
葉圣陶先生講過:“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用的”。只有學生參與了作文的自我評改,親身去體驗,去感受才能不斷地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錯誤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更能形成自我檢查、自我評定的良好的學習策略。
那么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自改作文呢?首先應指出自改的重要性。其次,讓學生明確自改的方法,我告訴他們,寫評語是有方法的,即先找亮點,再提建議,對于找亮點和提建議,我們自改的時候不能泛泛而談,面面俱到,要找準“一點”來評。同時,教師將設計好的“作文自改要求”的表格發給學生,讓學生按要求重點批閱自己的作文。作文批改的最基本要求是文章格式是否正確,卷面是否整潔,有無錯別字,病句有多少,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這些問題應讓學生自行查找,學生用心查找到的錯誤,要比教師直接指出印象深刻得多。另外,作文批改還有更高層次的要求:文章主題是否鮮明,選用材料是否自然,全文能否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敘述是否清楚,描寫是否生動,抒情是否自然,議論是否中肯,說明是否準確,語言表達是否準確、明白、通暢。學生在批閱全問后都要在自己的作文后面寫上這篇作文的優點和不足。在學生自改的間隙,教師根據學情擇項適時點撥,及時鼓勵學生以新的視角對自己的作文來取更細致的批閱。
2.互改中提升能力
自主批改作文的第二步是“互改”,除了自改中的要求外,教師應選擇互改的對象,可以是臨時自由派對,也可以由教師事先指定四人小組互改。在作文批改中,教師會發現一批寫作能力和批改能力強的學生,他們對于運用其種批改標準的自覺意識得到了部分體現,因此,教師可以把他們培訓成骨干學生,以點帶面,保證每個小組里有骨干,這些學生就成了其他同學的“伙伴導師”。這樣做,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能提高他們的作文批改能力,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幫助其他同學進行同種類型的批改。
3.在教師的激勵中成長
在學生自改互評的基礎上,教師應示范性的評改作文,把評語化作真誠的笑臉,由衷的贊嘆、懇切的教導,使學生鼓起“我還行”的信心,并因此力求上進。同時,讓科代表張貼優秀作文及評改內容,讓學生在課外觀摩、交流,這樣,既能使學生在展示中獲得一種成就感,得到心靈的愉悅,又讓作文較差的學生能從身邊很容易找到范文,從而提高學生的批改興趣,使學生成為自改互評的積極參與者。
總之,修改作文的過程,應是老師指導下學生能動的認識過程。我們老師要敢于放手,要相信學生是具有自改互評作文能力的。作文評改只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由重視文到關注人,由重視分數到重視學生習作興趣,情感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形式的評改,才能促進學生習作素質的切實提高。廣大語文教師應持之以恒,不斷探索,勇于創新,定能使學生真正成為會寫并會修改文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