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象棋是我校的一項特色校本課程,結合20多年在一、二年級課堂教學和低、中年級的社團活動中實踐研究,本文著重分析研究如何在象棋教學中開展育人工作。
[關鍵詞] 象棋 教學 育人
象棋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它以豐富的歷史內涵、精彩紛呈的競技和強烈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2001年2月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和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聯合發出了《關于在學校開展“圍棋、國際象棋、象棋”三項棋類活動的通知》(教體藝司函[2001]7號),要求學校把“三棋”作為課程進入課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求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成長,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節,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毫無疑問,在小學開展象棋的教學非常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
象棋是我校的一項特色校本課程,結合20多年在一、二年級課堂教學和低、中年級的社團活動實踐研究,現在著重分析研究如何在象棋教學中開展育人工作。
一、發展個性,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性格各有不同。象棋教學非常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讓學生在下棋過程中充分表達內心情感,展現自己的思想,主動地發展自我。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教學要先從激發學習興趣入手,通過講象棋起源的小故事和播放象棋教學動畫片的形式進行啟蒙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對象棋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因勢利導地利用棋規與棋德教育學生,例如對弈前握手致意;摸子走子、落子無悔;在對弈時要專心致志等良好棋品,使學生在學棋過程中行為習慣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通過一段時間觀察、追蹤發現,學生在品行意志上發生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待人接物上言行得體大方,自控自律能力得到加強,同時也培育了行為習慣。確實,學下象棋的過程就是學會做人的過程。
二、培養良好心理素質和非智力因素
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就是力圖使學生能情緒穩定,承受力強,意志堅定等。而象棋教學對這幾方面的培養有其獨到之處。
俗話說:“人生如棋局”。一局棋局總是表現出優勢與劣勢。情緒自控力差的學生,往往在優勢時盲目貪功,粗心大意,得意洋洋;處于劣勢時則容易情緒急躁,垂頭喪氣。通過下象棋,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急躁和優柔寡斷的不良性情,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品質和提高他們的良好非智力因素。
例如,三年級的小劉,學習象棋刻苦認真,水平不錯,可一參加比賽成績卻大失水準,幾次比賽都出現這種現象。通過與小劉的談心,了解他總有想贏怕輸的心理壓力。于是我著重培養他的意志力和承受能力,幫他解除過重的心理壓力,使他能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與他復盤時,啟發小劉多接受經驗教訓,理解勝負之原因除技藝之外還有意志、毅力、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從而使他逐步達到“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境界。一段時間下來,小劉的心理素質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參加區級象棋比賽獲得了個人第四名的好成績。
三、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思維是人的高級認知活動,是智力活動中心。小學生的思維,往往是淺性的、單一的,很少從對方的立場、角度去思考。無疑這種思維有很大的缺陷。而下象棋,則是多角度、發散性思維。盡管棋手水平有高低之分,但只要下棋,他們的思維就具有多樣性、活躍性、靈敏性的特點,大腦始終處于想象、推理、篩選的興奮之中。
在象棋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呢?我認為首先應教會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例如,出現不知如何走棋的思維盲點時,我便引導學生不妨來逆向思維,假如輪到對方走子,他會走什么棋呢?譬如他想打悶宮,你便可預先防范,該走的那步棋便應運而生了。
四、激發想象力,培養良好的品格
想象是人們學習過程中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是培養創造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執教《單馬類殘局》時,我是這樣激發學生想象力的:開始部分讓學生說出學過的與“馬”字有關術語時,許多學生就說出了窩心馬、臥槽馬、釣魚馬、八角馬等;然后又讓學生說出有“馬”字的成語或俗語:馬馬虎虎、指鹿為馬、老馬識途、車水馬龍等,使學生對“馬”倍感親切又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后導入主題,一節課下來都圍繞“馬”字做“文章”,課的結束部分我及時小結:馬的品格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品格,我們要做奔騰不息的千里馬……這節課使學生在學到棋藝的同時還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思想品質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一節課下來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的想象力具有極大潛能。
經過多年的努力,近10年來我校象棋教學取得各級比賽冠軍如下:全國賽2人次;廣東省賽10人次;廣州市團體賽26組次,個人賽28人次;海珠區團體賽32組次,個人賽47人次。
象棋教學的育人作用是:有利于青少年學生個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它具有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發展學生的興趣與特長的育人意義。所以,今后要繼續在象棋教學中做好育人工作。
參考文獻:
[1] 胡志才.開發特色校本課程,營造象棋校園文化[J] .廣東:廣東基礎教育研究,2009.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
注:本文是廣州市海珠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師專項課題“小學中年級象棋校本教材開發與應用的研究”(課題立項號:2017C02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