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有瓊
語文獨特的特征、豐富的內容、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方法、悠久的歷史,為我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我們去做有心人,有意識的培養,長期堅持下去,一定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改變一般學生認為語文“枯燥無味”的看法,促使他們主動地去學習語文。我從課堂教學入手,探討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本該屬于我們的教學陣地。
一、培養學生興趣首先要熱愛學生
教師必須以實際行動關心學生的成長,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使學生喜歡語文這門課,就必須接納教授語文的教師,
一是教師應在教學充沛的情感、專注的精神、堅強的毅力、豐富的想象、精練的語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嫻熟的演算技巧能力、高超的解題方法等等耳濡目染學生,使學生認為這位老師能力強,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二是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自覺、無私、寬廣、博大,教師應有不厭其煩的耐心和高度的責任心,消除學生的自卑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鼓勵學生的上進心,用真誠的愛心去撥動他們的心弦;
三是在教學中應倡導民主,激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講出自己的見解,即使學生講錯了,教師也不應多批評,不輕易否定,盡量做出積極的評價;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成功,教師應給予正確的評價,及時表揚鼓勵,這樣就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做好充分的、巧妙的上課準備
“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每節數學課新穎的引言,巧妙的導語,生動的開頭,是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意境的重要手段,他既能吸引學生使之全神貫注,又能啟迪學生思維,使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根據不同章節的教材特點,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1.談古論今,激發興趣
教師的歷史使命和全部任務就是教書育人,也就是說數學教師不但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還要不失時機地利用古今中外的成就,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究語文奧秘的興趣。語文的發展源遠流長,幾乎每一個成語的出現、新的術語的誕生都伴隨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抓住這些內容進行闡述,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精心設疑,激發探究心理,誘導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關鍵的一點是善設疑難,捕捉時機,以撥動學生探求新知的心弦,但設置的問題有相當的講究,設問過簡,學生不思而解,達不到啟發積極思維的目的;設問過難,坡度過大,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也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恰到好處的質疑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誘導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狀態,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將起著重要的作用。
3.重視朗讀,以讀悟情
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是讀。課堂上恰當運用讀的方式教學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雷雨》課堂教學為例,在品味人物個性特點的時候,筆者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同學甲讀周樸園的語言,同學乙讀魯媽的語言,教師旁白。聲情并茂的朗讀,把人物性格演澤得淋漓盡致:學生沉浸其中,課堂氣氛活了,學生理解加深了……
當然,讀的方式很多,還可以有誦讀、表演讀等等。
4.組織辯論,動口激情
學生情感的激發很大一部分在動口辯論中形成或提高。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時,分析別里科夫這個人物,為了使學生對這個人物有更深刻全面的把握,可以設置這樣的辯論:有人說,別里科夫是個可惡、可恨的人;可也有人說別里科夫是個可憐,值得同情的人,對此,你贊成哪一種意見呢?學生當然是爭著辯著,在此過程中,對人物的理解當然也進了一層。
5.編排表演,以演促趣
以戲劇《雷雨》《竇娥冤》及文言文《荊軻刺秦王》的教學為例,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主要目標,讓學生根據戲劇自編自演,排練成課本劇,通過角色的扮演充分體驗人物情感和文章所折射出來的人生況味。事實證明,采用自編課本劇的形式,學生興致盎然,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開發,他們既能根據特定的時代背景和人物心態,給劇中人物配上適合的對白、動作等,還能指出何處可加上一些合適的人物神態和舞臺布景,以配合人物不同的內心感受。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大大的提高,成為教學過程中的自覺參與者,自身的潛能得到挖掘,創造能力得到開發和培養。
三、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培養興趣
電化教學生動、形象、感染力強,能吸引起學生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和注意,為學生學好功課提供有利的條件。實踐證明,各種年齡的學生都喜歡看電影、看幻燈片、聽錄音、聽廣播,組織得好的電化教學,總是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況下去接受知識。當前特別是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一方面可以演示活動的圖形,另一方面搞人機對話形式的輔助練習,更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我認為只有通過多種“趣”味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恢復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養創造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而達到實施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