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山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理論依據,結合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授課班級學生身體條件,在深入學習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深挖教材及思想品德教育內涵,對教材進行加工和再處理,把技能學習、思想品德教育、情感交流、個性發展、成功喜悅、美的享受融為一體。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內容選自人教版“水平三”。障礙跑是在快速跑中運用已經掌握的鉆、跨、跳、繞障礙的方法和技能,安全、迅速地通過障礙。
本單元共3課次,本課為第2次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多種通過障礙動作基礎上進行的。
通過對該項目的學習,能夠發展學生身體的綜合素質;還能使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技能;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處在身體發育階段,大多數學生體能較好,且活潑好動,學生綜合素質較高。
我校五年級11班學生身體條件雖然很好,但是在跑步節奏、控制身體重心以及耐力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本次課在以往障礙基礎上增加了繩梯的練習,通過有節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速度、耐力、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以及控制身體重心的能力。
單元計劃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使90%左右的學生能夠掌握鉆、跨、跳、繞障礙動作方法。發展學生靈敏、協調、耐力等身體素質。
課次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1 學習用鉆、跨、跳、繞等動作方法快速、安全通過各種障礙物。 重點:通過障礙的方法
難點:快速通過障礙
2 進一步學習障礙跑,通過繩梯的練習,使90%左右的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控制身體重心,快速通過障礙的方法和技能。 重點:合理控制身體重心、快速通過障礙
難點:動作靈敏、快速、協調連貫
3 通過多種障礙的快速跑練習,使90%左右的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安全、有序通過障礙的方法和技能。 重點:采用合理姿勢,安 全、快速通過障礙。
難點:動作協調連貫
三、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進一步學習障礙跑,通過繩梯的練習,使90%左右的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控制身體重心,快速通過障礙的方法和技能
2.通過練習與游戲,發展學生靈敏、協調、力量等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通過障礙及奔跑能力
3.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和安全意識
本課重點:合理控制身體重心、快速通過障礙。
本課難點:動作靈敏、快速、協調連貫。
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
教學資源:繩梯6、小球門6、體操墊6、小障礙6、標志桶6、大網球2。
教學過程:
開始準備部分(7 ~ 8′)
(一)課堂常規
1.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
2.教師宣布上課內容及本課要求。
要求:集合站隊快、靜、齊。
(二)隊列練習
原地三面轉法
分、并隊走
要求:隊列整齊,精神飽滿。
(三)準備活動
徒手操7節 4×8拍
要求:動作用力,節拍準確。
游戲:叫號賽跑
要求:反應迅速,身體靈活。
基本部分
(一)障礙跑 (16~7′)
1.學生自由體驗通過繩梯1~2次
要求:自由發揮,注意安全。
2.教師總結歸納學生練習情況
3.教師講解示范高抬腿跑,學生分組練習1~2次
要求:大腿高抬,擺臂有力。
4.教師講解示范雙腳分并跳,學生分組練習1~2次
要求:上下肢協調用力。
5.教師示范講解雙腳左右跳,學生分組練習3~4次
要求:擺臂協調,控制重心。
6.經過三種練習師生總結出通過速度最快的方法進行展示
7.利用最快的方法進行通過繩梯及兩個障礙練習1~2次
要求:快速重心轉換。
8.體驗通過全部障礙練習
要求:動作連貫,快速轉換重心。
9.學生自由排列障礙順序進行練習1~2次
要求:設計合理,快速通過,注意安全。
10.進行分組比賽。1~2次
要求:快速通過,注意安全。
11.教師總結
(二)游戲:齊心協力 (13~14′)
方法:全班分為兩組,利用大網兜將球連續彈起。
游戲規則:
1.球連續彈起不落地
2.注意安全
教法:
1.教師激發學生參與意識,進行分組
2.教師講解游戲方法和規則
3.嘗試性練習,熟悉游戲方法及規則1次
4.進行比賽 2~3次
要求:
1.動作協調一致
2.遵守游戲規則
結束部分(2 ~ 3′)
1.放松整理
2.教師總結
3.師生再見
4.收拾器材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本節課教學中重視講解與示范,教學步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教師引導學生在討論、合作中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深學生對正確動作的理解,使學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本節課90%左右的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完成技能教學目標, 全課練習密度為38~40%。平均心率在135—140次每分鐘。
六、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
1.本課在設計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達成本課教學目標,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練興趣和積極性。
2.本課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實現主動學習,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要我練”變成“我要練”,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反思:通過學習大部分學生能夠很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個別學生還需要加強協調性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