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隨著課改的大力推行,德育內容也在不斷發展。新課標將“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睌祵W教材及其所含的各個方面都有著豐富的德育因素,以教材為載體,結合教學過程有機有序地滲透,其教育效果是其它任何德育活動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在數學新課程中實施新德育的滲透,使數學課程的德育滲透與時俱進,對每位數學教師而言都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的、迫切的工作。
一、合理利用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數學老師都知道,新教材與老教材的一個明顯區別就是新教材增加了很多的情境圖。教師若能結合情境圖滲透思想教育,定會為自己的數學課堂增色添彩。如一年級教學“第幾”中出現的排隊購票圖,教師除了引導學生看圖來感知情境圖自己填的數是表示“第幾”外,還要結合主題圖適時向學生進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學生明白自覺排隊購物是一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質。中年級時,可利用課本中《回收廢電池》的主題情景,向學士介紹廢舊電池對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幫助學生認識回收廢舊電池的好處,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思想和意識。高段可結合教材中《分段計費》例題,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來解決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醒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教育學生合理計劃,節約用錢。如果教學中忽略了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這一任務,再好的教學也是不完整的。
二、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數學課本中相關內容有多處以例題、習題、注解、附錄、你知道嗎、小知識等小欄目出現,涉及歷史資料,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發現、數學方法、古代的算法……等形式出現。這些內容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使學生受到廣泛的教育。這些內容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我們可以適時結合教材,利用這些材料,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數學家的重大貢獻,了解我國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創造的價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學習了圓周率后,可向學生介紹我國杰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求得的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安托尼茲還早一千一百多年。講解《九章算術》等,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還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向學生講解一些數學家的奮斗史、介紹我國數學發展歷史中的輝煌成就、激勵學生學習數學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從而從小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
三、結合學科特點,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學習態度
在一個人漫長的生活和工作經歷中,踏實嚴謹的作風和態度是其獲得成功和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構成道德素質和個人操守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要在這些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和引導。一要培養學生不怕困難,敢于求索的數學精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數學習題,鼓勵和引導學生不放棄、不畏難,獨立思考,敢于發言,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數學精神。二是培養學生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數學態度。在這方面,小學生常常有很多不足,如有些學生作業馬虎,或是計算不準確,或是書寫不規范等。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積極進行教育和引導,要讓學生知道“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如果在一項重大的科研項目里,一旦一個數字寫錯了,或者是小數點點錯了,都會給研究造成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
四、聯系生活實際,有效滲透德育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有關德育信息,及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學統計知識時,如調查改革開放前后家庭擁有電視機、電冰箱、摩托車等數量進行教學;或者收集歷屆奧運會獲獎的金、銀、銅牌數進行教學。還有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選取生活中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節約用水、用電、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這樣聯系生活實際,選取現實生活中與數學緊密相關的新穎信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聽到經濟飛速發展的聲音,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德育教學如細雨,潤物無聲,數學教學是沙土,無時無處不滲透著細雨之水;學生似小草,吮吸著沙土里的水份。只要我們能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來正確引導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只要我們善于挖掘,善于捕捉,不失時機地將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知識教學、智能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到位,才能真正讓德育之花在數學課堂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