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周快快?汪輝?彭文武
創業是教育和社會的結合點,大學生創業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社會系統工程,也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如何更好地解決高校畢業生創業問題,是擺在政府、社會、高校面前重要的政治任務。特別是技術應用型計算機本科專業的大學生,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是解決就業創業難問題有效途徑。因此,通過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鼓勵大學生到生產一線積極創新創業,無疑是解決大學生創業業問題乃至社會創業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四位一體”創業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
創新創業是就業的另一種模式,所不同的是創業者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給自己就業機會,而是主動地為自己或他人創造“飯碗”。目前,國家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稅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近年來,隨著商業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迅猛來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業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大學生創業也因此成為熱門的話題。
地方高校如何轉型發展,是當前高等教育亟待破解的難題。其中最關鍵的是創業能力提升問題,目前在一些地方院校的創新創業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學校方面,存在創業教育模式陳舊,課程設置的內容缺乏創新,教學方法有待于進一步地改善,特別是在創業師資隊伍建設上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大力開展創業教育研究,既是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創業促進就業,更好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現實選擇,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的良性互動。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教育工程。作為培養創業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肩負著為國家、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
其次,在企業方面,缺乏強有力的項目驅動和基地有支撐。校企合作、科教融合需要實踐平臺支撐,如果校企合作企業不進行撥給專項創業經費,就無法打造服務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系統。校企合作企業一方面,應當理性對待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以創新創業項目、科技創新賽事為抓手,搭建不同層次的各類創新實踐活動教育平臺以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要集中企業優質導師資源,面向全體學生,構建“自主創新實驗-職業技能實踐-創新創業畢設”交叉融合的創新創業實踐大平臺,通過多層次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訓練,實現企業對學生從入學到就業的創新創業實踐全程引導。
再次,在政府方面,沒有出臺創新創業的教育評估標準,評價模式有待改進,特別是與應用型計算機本科專業相關的支持體系不完全,這些都是地方政府在支持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二、“四位一體”創業體系建設的對策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和湖南工學院是兩所多學科性本科院校,既有著長期辦學歷史,又有著嶄新發展歷程的工科型高校。計算機學院是這兩所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專業。特別是湖南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近年來以與時俱進的教育智慧,主動踏上了轉型發展之路,由于自身的專業特色決定了湖南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具有較好的實施自主創新創業的基礎,在創新和創業教育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構建了“以雙創教育為保障、以孵化基地為載體、以創業教師為引導、以宣傳推廣為帶動”的全“四位一體”創業教育模式,以實現大學生的成功創業。
(一)高校應以課程改革為契機,加大雙創課程開設的比重。在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和湖南工學院在本世紀初就開設了《創造學》、《就業指導》等課程,近年來又開設了《創新創業》、《大學生創業學導論》、《大學生創業案例研究》、《機器人創新設計》、《科技創新方法-TRIZ導論》等選修課程,在總結分析兩所院校多年來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成因分析的基礎上,同時借鑒發達國家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我國重點大學的經驗,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將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內容,讓專業教師為創新創業提供指導,使產業、市場與實習實踐對接,重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理論教育體系。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兩所院校大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具體體現在大學生素質拓展課程和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中,制定專項考核標準考核后給予3-5個創新、創業學分。創業理論教育體系的重構為如何有效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弊病,減少實際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提供了指導,從而顯著提升大學校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二)企業應以創業教師為引導,注重孵化基地建設。企業一方面應搭建一套健全的產學研產業合作項目平臺,在完善的校企實訓基地中,可以將這種教育平臺看作是孵化器,在孵化器中完成對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學生的服務,并且能夠將合適的創業產品項目進行孵化。另一方面要搭建好一支合格的創業教師隊伍,沒有缺乏具有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體驗的教師的引導,創業教育的實施很難有成效。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企業應聘請知名企業家組成戰略指導團隊。企業兼職的創業師資的加入,是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對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有益補充,他們對創業教育有第一線的深刻體會,對學生的創業活動指導更加有效。比如說繼續選派專業的骨干學科專業教師,到合作的企業當中,去針對專項的項目展開鍛煉,深入了解現代化企業中的計算機一體化管理理念,從而培養地方高校學生的計算機專業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精神,通過人才競選的方式,調動他們參與到科學研究項目調動積極性。
(三)地方政府著重構建交叉融合的創新創業實踐大載體,形成多層次創新創業實踐支撐體系。在地方高校教育轉型背景下,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積極爭取政策資源,與衡陽市工商局、地稅局、國稅局、財政局等部門共同建設集創業培訓、技能培訓、實習培訓、創業孵化器于一體的微型企業“創業就業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創業場地,搭建交流平臺,提供與企業、客戶的對接平臺。通過創業孵化園的建設,讓學生的創業思路與靈感在這塊試驗田中得以實施。如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業基地作為衡陽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成立四年來,成功孵化了大學生微型企業40余家,帶動上千名大學生創業和就業。
(四)“官-產-學”共同以宣傳推廣為帶動,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輿論氛圍。要想對學生進行更好地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教育,就必須完成地方高校從“重課堂教學”到“重基地實訓”的人才培養目標轉變,以宣傳推廣為帶動,使得地方本科院校能夠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為此,這兩所高校創新性地構建一種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一體兩翼”實踐教學模式,其中的“一體”就是要在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實現“產、學、研”培訓一體化發展,而“兩翼”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加強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讓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更加符合現代化企業的發展需求,使得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就可以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在“一體兩翼”的實踐性教學模式下,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讓學生可以在激烈的計算機人才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作者單位分別為湖南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湖南交通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