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真真
一、項目設置的原則
1.每個年級都設置1個全員參與的項目,全員參與的班級都可以得到獎勵分。
2.各個年級設置的項目數,以及每個項目參加的人數應得到保證,每個項目的參賽人數不得少于班級人數的1/4。
3.設置教師與家長共同參與的項目,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聯合社區活動設置有特色的項目,加強家庭和社區的青少年體育活動,形成學校、家庭和社區的合力。家庭教育對增強學生體質起關鍵作用。通過運動會在家長中倡導“健康第一”的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注重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飲食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體育鍛煉。
4.依據學生的現狀設置項目。在設置項目時,不僅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階段、運動能力等,同時也應限制學生的參與項目數,應以每名學生至少參與3項比賽為宜,以保證運動負荷。
二、項目設置的結合點
1.項目設置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如,為水平一的學生設置有趣的擲沙包項目,為水平四的學生設置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有關的項目,并在這些項目的基礎上改進,進而使項目有一定的競爭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2.項目設置與學校傳統項目相結合,突出學校特色;同時考慮學生、場地、天氣等因素。
3.吸引家長參與。設置一些親子游戲,既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又能激發家長積極參與。如,低年級的“抓尾巴”項目除了能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等能力,也能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感情,為家庭體育活動創造了良好的運動氛圍。
4.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全員運動會”不僅使學生參與進來,也能促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如,“投球入筐”“穿越火線”“趕豬跑”等項目,通過鉆、爬、滾、翻、跑等動作進行直線、曲線、轉圈等方式的比賽,提高了低年級學生的柔韌、速度、靈敏性等素質,也讓學生建立了與同伴合作、互助的團隊意識。再如,“齊心協力”“旋風跑”“翻山越嶺鉆山洞”“環保小衛士”等項目的比賽,可以有效發展中高年級學生的力量、耐力等素質,也能發展學生與同伴間的團隊合作的能力。
5.讓學生不斷超越自我。在設置項目時,應搭建在同學的幫助下,共同拼搏的舞臺,使學生不斷超越自我,可設置“奪冠高手”、接力跑等項目著重發展學生勇于挑戰自我的精神。如,“奪冠高手”項目,每隊學生在疊羅漢的情況下,對其他隊伍發起挑戰,如,摘取對方的帽子等,疊羅漢的學生不僅要有力量與靈敏度,更要有責任心和配合能力,摘取對方帽子的學生不但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同伴,在團隊的相互信任和共同努力下,共同戰勝對手。
6.給學生提供成為榜樣的舞臺。除了將引體向上與仰臥起坐等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等以班為單位將成績進行累計之外,還應評選出1名或幾名佼佼者為個人冠軍,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參與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的練習及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項目的練習與彩排
1.要讓學生利用體育課的時間熟悉每一項比賽的內容和方法,以保證學生在比賽中能夠發揮出其應有的水平。體育教師也可以布置“家庭作業”督促學生練習。
2.在課堂練習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使每名學生知道自己在小組中所擔任的角色、分擔的任務,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比賽效果。
3.與競技性的比賽相比,項目的設置看上去趣味性十足,但是規則意識不可忽視。在練習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比賽規則,對違反規則的行為給予警告,規范每個項目的要求,才能在比賽中作出準確的裁決。
4.比賽前需進行彩排,根據學校情況可以分年級進行,也可以全校統一組織。彩排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明確出場、退場的位置、比賽項目的順序、比賽場地的布置與站位,這樣才能保證比賽的順利進行。
四、裁判組工作
“全員運動會”根據比賽的需要可以設置場地器材組、檢錄組、發令計時組、編排統計組、宣傳組等幾個裁判組。
1.場地器材組主要負責器材的配備以及比賽過程中場地的布置、器材的回收。“全員運動會”使用的道具比較多,需要裁判人員較多,可以根據比賽項目將裁判員進行分組,也可調動家長參與到裁判員隊伍中。
2.檢錄組主要負責將各班運動員按照比賽要求分組,分發比賽用的器材,并將運動員帶入比賽場地。
3.發令計時組主要負責組織學生比賽,在比賽過程中記錄犯規行為,判定比賽名次,并將比賽結果送至成績統計處。
4.編排統計組主要將發令計時組記錄的成績單進行核實、判定名次,并賦分統計成績,最后統計出各個隊伍的總成績及名次,并及時地傳遞給宣傳組。
5.宣傳組是整個運動會氣氛的渲染者。在比賽過程中,尤其是主持人要介紹參賽隊伍、比賽項目,與觀眾和運動員進行互動,并及時公布成績等。
五、獎勵辦法
1.根據各個單項比賽的積分決出獲勝的隊伍,發放“優勝旗”,可將代表優勝隊伍的標志記錄在旗幟上。如,2017年濟南舜文中學“全員運動會”獲勝隊為紅隊,則將標志著運動會最高榮譽的優勝旗頒發給紅隊,同時在優勝旗上將代表紅隊的標志粘貼在“2017年”字樣旁邊。
2.建立冠軍墻,將取得單項冠軍班級的照片張貼在冠軍墻上。
3.為單個項目的個人冠軍頒發證書。
4.根據家長及孩子的參與情況,評選出“陽光運動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