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天賦是種子,優勢是果實,離開了天賦,優勢就成了無本之木,離開了知識和技能,優勢無法有效發揮出來。
IB,AP,A-Level……多數家長對于國際學校通用的課程耳熟能詳,中國多數國際學校選擇的教學課程,也都為上述國外研發的課程。
雖然IB,AP,A-Level在世界上被廣泛接受,但“我明教育”的團隊成員尤其是創始人陳起永認為,這類課程遠沒有設置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課程,也不適合多數中國學生的特點。
為打造真正受國際社會青睞的新型復合型人才,”我明教育“融合中西方教育精華,研發出個性化跨文化課程體系—IC(Individualized Cross-cultural Curriculum)課程。
多元智能與天賦優勢的理論碰撞
哈佛大學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在本質上倡導多元主義教育價值觀,謀求個性自由發展,挑戰了傳統的智能觀。
蓋洛普團隊提出的天賦優勢理論認為,天賦,是每個個體自然而然反復出現、可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行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天賦是種子,優勢是果實,離開了天賦,優勢就成了無本之木,離開了知識和技能,優勢同樣是不完整的,無法有效發揮出來。
IC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天賦”,通過個性化導師對學生的指導,幫助學生將自己的“天賦”順利轉化成“優勢”,實現個性化發展。
IC課程培養“倒T型”人才
IC課程體系,即由個性化、中國化、國際化三部分融合而成的個性化跨文化課程體系,秉承“有一技之長者,皆為人才”的理念,以培養“倒T型”人才為目標。
IC課程體系在多元發展的基礎上發現學生的特質,基于特性、素質、能力、技能等維度培養學生個性化特色;融合中西方教育精髓,為中國培養兼具中國特色和跨文化背景的新型國際化人才。
課程設置關鍵詞:
雙語、個性化、跨文化、規劃
IC課程是貫穿K12教育階段完整課程體系。其中,幼兒園課程和高中課程強調雙語環境和個性化發展,而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階段在國家標準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強調國際素養和跨文化課程、校本課程和個性化課程的有機互補。
IC課程以中英雙語授課,采用小班制和個性化教學,提倡全程個性化發展與生涯規劃,采用學習指導和個性化發展指導的個性化導師與班主任指導體系。
IC課程體系,分為個性化課程、中國傳統與特色課程、國際素養與跨文化課程、STEM學術課程等。
因材施教
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自古有之,我明學校也主張啟發式的教育方法。
通過配備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包括學科中教、學科外教、個性化導師和升學顧問),以培養學生探究精神、批判性思維、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己 任。
我明學校融合中西方教育精粹,借鑒探索式學習和以課堂討論為中心的西方教學模式,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從幼小階段開始,以認知自我和認知世界為起點,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的主導者。教師作為引導者及協助者,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將學生的差異性視為寶貴的資源,用賞識的目光去發掘、發展和呈現學生的潛力與天賦,激發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 自 己。
課程優勢
1.IC課程采用創新的雙語境多維教學模式,吸收中西方課程的各自優勢,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批判性思維與探究精神;
2.IC課程對學生進行貫穿學習生涯的一對一個性化生涯發展規劃,并優化通識課程和個性化發展的合理安排;
3.IC課程秉承師生協作探究與發展的理念,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及自由,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力。
4.IC課程體系培養的“倒T型”人才備受世界名校,尤其是美國名校的青睞,能夠幫助學生進入最適合自己的國際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