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識字的重要途經;能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認識”。作為彝族學生占85%以上的民族小學來說,在學生那里本民族語言起到了先入為主的作用,彝母語儼然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身體的一部分,已經根深蒂固。這制約著學生學習漢語文的方方面面,漢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毫無疑問地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成為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突破口。因此,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在我們學校,甚至包括其它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為學生營造學習漢語的氛圍并開展相關研究勢在必行。2016年初,我校語文組組成課題研究組,開展了“營造彝族學生學習漢語言氛圍策略探究”的課題研究。兩年的探究和嘗試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閱讀是營造彝族學生學習漢語言氛圍的靈魂”。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確立了“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全面營造學生學習漢語言氛圍”和“構建以漢語言活動和漢語言環境為雙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營造學生學習漢語言氛圍”為主要研究內容。把《日有所誦》和整本書閱讀納入了學校課程的研究和實施。
2016年3月,學校確立了“文墨為伴,傾力打造書香校園”的學校“品牌”模式。2016年9月,學校便把“親近母語”讀書活動納入了學校的“書香校園”打造之中。確立了以“日有所誦”為載體,“整本書閱讀”為突破口的實施方案。全校所有語文教師堅持每天比其他學校早20分鐘讓校園充滿著童謠、童詩、散文的韻味。從此,民族小學校每天早晨都在一片朗朗的書聲中醒來。清晨,當你慢步在民小的校園,你便會行走在朗朗書聲之中,你會有一種陶醉的感覺,會不由自主地感嘆這是多么美的一幅風景啊!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天長日久,積累的是語言,培養的是詩性,也是定力和靜氣。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所有的付出都是甜美的。在日復一日的熏陶下,孩子們愛上了朗讀、愛上了書本、愛上了求知,仿佛手捧書籍便捧起了整個世界,真正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滋潤了孩子們的心田。誦讀,叩啟了孩子們的精神之門。
共讀的氛圍,是閱讀興趣的最好的催化劑,是提升語文能力的強心劑。2016年9月學校將整本書閱讀納入學校校本課程以后,在各年級任課教師的推薦下,學校為學生購進了大量的適合本年級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教導處在課表上為每班安排了每周兩節課的整本書閱讀時間。從此,我校師生共讀一本書的讀書活動之 “課本之外”的校內閱讀模式正式開啟。兩年來,在整本書閱讀的課堂上,在導讀、品讀、自讀和交流活動中,教師們發現自己和學生走得更近了,有了更多共同的話題。真可謂同品讀書樂,共同成長喜。老師們在自我超越著,自我感動著和幸福著。在師生共讀中,你會發現學生們熱愛讀書興趣持久,書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樂園,書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通往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的大門。可以說,教師和學生一起誦讀,學生收益,老師受益,師生共讀,其樂融融!
我們認為,師生共讀一本書,不僅發展了學生的語言,鍛煉了學生的思維,還強健了學生的精神,提升了學生情操和境界。整本書閱讀讓學生接觸到了足夠豐富的文學語言,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吸收,讓學生有機會碰到自己想要的語言表達形式,學生會不自覺地模仿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從而發展了自己漢語言水平;閱讀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閱讀,獲得了大量的信息,再通過反思使自己的思想不斷成熟;整本書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廣泛和深入;文學作品負載著文化,學生在閱讀中就會受到文化的熏陶。
為營造彝族學生學習漢語言氛圍,我們推崇教學中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返璞歸真,讓朗朗的書聲回到教室。推崇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通讀、細讀、品讀、誦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以達到感知課文,理解課文,體悟情感,積累語言的目的。兩年來,全校語文教學將"讀"貫穿于語文閱讀教學的全過程,給閱讀教學帶來了蓬勃的生機,使語文課不再是一味地機械訓練,讓學生找回了語文學習的興趣,讓老師明確了語文教學的方向,使語文課返璞歸真,更具"語"味,回歸到小學語文教學的本位。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人關于讀書的成功經驗。開展課外閱讀可以揭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開闊視野,也有利于學習和鞏固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扎實,學得活潑,是啟發智慧和鍛煉才能的一條重要途徑。如今的素質教育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成了學生的必修課。
營造彝族學生學習漢語言氛圍光靠校內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說實在的,有了“日有所誦”的日復一日的熏陶,有了“整本書閱讀”的閱讀提升,有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返璞歸真”。許多學生的閱讀興趣已經達到了空前的提升,學生的閱讀愿望和閱讀需求已經有所彰顯。為了滿足學生的“不滿足”,近兩年我校圖書室多方努力為學生配備了大量的課外閱讀文本。從繪本到散文,從童謠兒歌到古詩詞,從外國文學到我國的四大名著……。同時,學校課題組也給各年級段學生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閱讀計劃,給全校師生提出了相應課外閱讀要求,各班語文教師也適時地結合班上學生的特點給予引導。如今全校上下良好的讀書熱潮已經形成。
有了這一系列的努力,學生學習漢語言氛圍還不能形成嗎?學生的語文能力還不會大幅度地提升嗎?答案是不言而寓的。
總之,閱讀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結果。有了閱讀興趣的培養,有了閱讀過程的指導,必然讓孩子們形成良好的閱讀愛好這一結果。閱讀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載體,它能承載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點滴精髓。閱讀是一聲聲有力的叩門聲,能讓孩子們一次次地敲開與古今圣賢對話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