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倩
(一)創造力與幼兒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結合幼兒身心特點和發展情況,筆者認為,幼兒創造力應當定義為:日常學習生活中,幼兒在遇到的問題情景時所表現出的與他自身相比較有創新性的舉動或有創意的“成果”的一種潛在能力。科學研究表明,幼兒期是培養個體創造力的黃金時期,必須從這一時期開始注重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方能引導其逐步發展為創造性人才。
(二)幼兒創造力的特點
由于心智成熟度、知識水平和經驗所限,幼兒的創造力不同于成人的創造力,有其自身的特點,其創造力的培養也必須遵循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
每個人都有創造力,但這種潛能能否定型、發揮,與后天的培養密切相關。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幼兒的創造力水平普遍較低,這與學前教育體制及其方式方法是分不開的。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實地觀察,筆者認為,我國學前教育中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阻礙了對幼兒創造力的有效培養。
(一)傳統教育觀念的桎梏
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強調的是紀律、規矩、聽話,尤其對于天真活潑的學齡前幼兒,更多地注重培養其紀律性,卻忽視了其個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園和教師往往不許幼兒超出限定的范圍進行探索、發現和創造,對于提出創新性問題和想法的幼兒往往認為其“胡思亂想”而加以禁止,這樣的教育不但無法培養幼兒用于探索和創新的精神,更會限制其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
(二)家長和教師認識的偏差
由于現代獨生子女較多,家長往往對其過分寵溺,事事包辦,幼兒園和教師也因此而過多地將幼兒限制在狹小的課堂和活動范圍內,不肯給予其更多自由行動和動手的機會,一旦幼兒有“越軌”的行為便加以嚴厲制止和斥責。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的學習、活動被全面限制,很難通過自由活動得到激發創造力的線索和契機,對于培養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十分不利的。
(三)教育方式的落后
目前,雖然有很多幼兒園、幼師都強調激發幼兒創造潛能,但往往在實際教學中流于形式,無法真正培養起幼兒的創造力,這與教學方式的誤區是分不開的。可以看到,當前我國大多數學前教育仍采取的是刻板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手段落后,注重對幼兒知識、技能與道德規范的傳遞,采用的多為模仿式教學,缺乏能夠激發幼兒興趣和探索欲望的教學環節,忽視了幼兒在教學活動中愉快情緒情感的體驗,很容易造成幼兒緊張焦慮的心情。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幼兒,知識、技能和道德水平都如同教師的模仿與復制,卻獨獨少了自身的個性與創新的潛能。
(四)對幼兒創造力的評價存在誤區
大多數幼兒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的評判標準并沒有清楚和科學的認識。在實際教學中,不少幼兒教師往往通過外在的表象來簡單地評判幼兒的創造力,如:學會了多少個字,會跳幾曲舞,能否逼真地模仿教師動作,教師出示的圖畫……實際上,這是一種將知識技能定位為教育教學目的的思維方式,注重表面的結果,卻忽略了長遠的效應,將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熱情置之度外,并不能為幼兒創造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轉變理念,認識創造力培養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對于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形成了較大的桎梏,因此,要加強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必須首先改革觀念,樹立起以幼兒創造力潛能引導、發展為主旨的教育觀,以幼兒為教學主體,充分激發其學習興趣,發揮其創造潛能。從幼兒園和教師的角度來講,應充分尊重幼兒的個性和求知欲,不要將其探索行為視為淘氣、搗亂而加以限制甚至懲罰,而是引導性地指引其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探究。對于家長而言,應當盡量放手讓幼兒養成自己動手、自力更生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激發、培養其求知的欲望和創新的思維,不要讓幼兒在溺愛中成長為事事一來他人,缺乏獨立思維的個體。
(二)推陳出新,創新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與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同樣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新鮮、有趣的知識、技能更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與愛好,激發其求知、探究、練習的意愿。因此,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的富有游戲性和競賽性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潛能。我國當前幼兒教育的內容普遍陳舊而重復,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推陳出新,對以往按照大綱一塵不變的刻板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在充分了解自己學生好惡的基礎上,分析哪些內容幼兒更為喜愛、更容易接受,哪些內容更能夠促進其創造力的培養,從而確定既能激發幼兒求知、探究、創新的意愿,又能使其從中得到有效學習從而增強知識、技能的教學內容。
(三)因材施教,采用靈活新穎的教育方式
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是促進孩子思考、求知的關鍵。以往我國學前教育的教學方式普遍采用一種刻板的模式,單調枯燥,因此必須對此進行改進。
(四)促進交流,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注意多和幼兒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需求和好惡,營造出輕松、融洽和愉快的氛圍,而不應該想當然地自顧自刻板教學,忽略了幼兒的心理感受。這就要求幼兒教師敞開心扉,以一顆童心融入幼兒,真誠地關心每一位孩子,溝通師幼感情,與他們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同時,給予學生平等的尊重,變限制、斥責為激勵、贊賞,尤其在幼兒提出其獨特的想法時,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增強其自信心,從而提升其創造思維能力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綜上,現代社會對創造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劇。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并不是技能、技巧的培養,而是一種可持續性發展的引導,他對幼兒未來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過程中,必須從以往的誤區中走出來,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推陳出新,因材施教,加強交流,采取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改變以往傳授、灌輸為主的教育模式,多采用引導的方式,促進幼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與能力,為其創造力的培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