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興梅
教材分析:
《為人民服務》是人教版語文六下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是毛澤東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毛澤東主席針對這一情況,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為人民服務》是一篇演講稿,屬議論文范疇。文章論點鮮明,論述縝密,層層深入。語言通俗、自然、樸實。
教學目標:
1.通過默讀、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弄清文章寫作脈絡,理解圍繞主要意思分層論述的方法。
3.品味語言,明確“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弄清文章寫作脈絡,理解圍繞主要意思分層論述的方法。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明確“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從這短短的一句話中我們就能看出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宗旨所在。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
看看我們的共產黨人是如何為人民服務的。
課前同學們都進行了預習,哪位同學能展示一下你們的預習成果。(指名答)
(一)《為人民服務》的寫作背景。
答案預設: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屬機關在延安鳳凰山腳棗園操場上為張思德舉行了追悼會。毛主席親筆寫了“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時以后,毛主席邁著沉重的步子走上祭臺,作了題目是《為人民服務》的演講。
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毛澤東主席針對這一情況,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樹立這樣一種信念:不是人人為我,而是我為人人。
(二)簡要介紹作者毛澤東。
答案預設:
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潤之,筆名子任。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早年就讀于長沙湖南第一師范,即開始革命活動,接受并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歷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職。平生于政務、軍旅之暇,喜愛詩詞、書法,用功尤勤,造詣甚深。
(三)簡要介紹張思德人物形象。
答案預設:
張思德: 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貧苦農民家庭。1933年加入紅軍。中共中央警備團戰士。 1935年,他跟隨紅軍退出根據地,開始長征,負過傷。1937年10月,張思德加入了共產黨,是一個忠實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張思德接受上級的燒炭工作。 9月5日帶領4個戰士到安塞縣燒炭。中午時分,窯洞突然塌方,張思德奮力把戰友推出洞去,自己則被砸埋在窯里犧牲。時年29歲。
(四)初步了解議論文。什么是議論文。
答案預設: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
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
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預習的很充分,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論點,想一想文章是從哪幾方面論述中心論點的,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提出論點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
學生展示。
師:通過表格我們對文章脈絡有了清楚的認識,下面讓我們走進文本,品味課文的語言。
師:文章的那句話點明了中心論點?(指名讀)
(PPT出示兩句話對比)
1.找出其中的關聯詞。
2.通過關聯詞理解中國共產黨人對待批評的態度,理解其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宗旨。
師:毛澤東同志從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正確對待批評、搞好團結三個方面論述了為人民服務的觀點,讓我們明白了為人民服務的意義所在,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燈光》,看看主人公郝副營長是如何為人民服務的。
下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燈光》,完成以下問題。
(一)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課文一共出現三次“多好呀”,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師:毛澤東同志通過議論,郝副營長通過實際行動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為人民服務。請同學們聯系歷史,了解現實,舉出幾個歷史和現實中為人民服務的事例。(指名答)
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中,你們已經理解了什么是為人民服務。作為新時代的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 那同學們怎樣才能做到“為人民服務”呢?說一說你要怎樣做。(指名答)
師: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什么是議論文,并且明白了為人民服務的含義。課后請同學們練習圍繞中心論點(如團結就是力量、失敗是成功之母等)分層展開論述一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