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紅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在聲樂教學中,教學語言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人體的各發聲器官在歌唱時的運動狀態和他們間的相互協調作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主要靠聲樂教師把自己歌唱發聲的感受和體驗。歌唱的經驗和方法,通過精煉、準確、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傳遞給學生。使他們通過積極的思維,評價,轉化為自己的歌唱,教師根據學生的歌聲進行判斷,評價,再運用教學語言喻示,誘導他們逐步調節,校正發聲機體,使學生找到正確的歌唱方法。教學語言起到了溝通教師與學生聲音觀念的作用,起到了信息傳導與反饋的作用,語言表達能力既是一種技能因素。教學語言的研究探索,對促進聲樂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聲樂教學語言,應該具各以下特點。
精講多練是聲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聲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要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必須在有限的課時內,反復進行歌唱發聲的基本訓練,使之在實踐中去領會正確的發聲方法,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這種練習不是無地放矢的,須在教師指導下針對性發聲上存在的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有效訓練。
精講是指教師在指導學生歌唱時,教學語言要非常的精練。前后連貫邏輯性強,要有重點的“對癥下藥”。正如馬雅柯夫斯基所說的那樣:“你想把一個字安排妥當,就需要幾十噸語言的礦石。”多練,則體現為給學生歌唱,練習得時間很充分,以便他們在藝術實踐中去消化。領會教師所聞述的發聲原理和方法。
與其反之,我們常常看到,有些聲樂教師在聲樂課中,不從學生的認知歸律出發,也不針對學生在聲樂學習上存在的主要問題而泛泛的空談聲樂理論,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釋歌唱的支點,共鳴位置的安放,氣息的保持和應用,發聲器官的緊與松,高位置共鳴與深呼吸支持的對立統一關系,等較難的問題的理解,有的還談及到風格、表演等等。面面俱到,恨不得在一課堂上解決學生所得到的聲樂技術上的難點,以形成正確的聲樂理念。講起來滔滔不絕,實際沒有重點漫無邊際,這對聲樂基礎差,理解又不強的學生來說,常常碩比失彼無所適從,又占用學生寶貴的藝術實踐和自我體驗的時間.學生往往不得要領,不知所以然,不能解決聲樂學習上的實際問題。
準確就是美,這是一句名言,它精辟地闡述了教學方法和聲樂藝術的關系。聲樂教學語言要準確生動,才能幫助學生解決歌唱的弊病,提高演唱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美好的歌聲。
準確的語言來自教師客觀而敏銳的聽覺,它是教學基本功,也是聲樂教學的基礎。要不時肯定學生歌聲中的點滴進步,否定其錯誤的弊病。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各種唱法的聲音、審美標準和技能特點,結合學生的聲音基礎和具體的聲音條件,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方法,努力的方向。
教學語言的準確切,對于建立教師的威信和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意義,如果在教學中學生總是不能理解闡述歌唱的原理,教師對其發聲的指導總是說不到點子上或同一種發聲現象,教師每一次的說法都不一致,一會兒是呼吸問題,一會兒事咽喉太緊,一會兒又是共鳴位置沒上去,這樣學生產生不信任,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學導致教學失敗,
準確的教學,是建立在生動、活潑、通俗一等的教師和學生建立密切的師生關系,了解他們的語言和愛好便于在教學中他們熟悉的、能夠體會的感覺和實物。通過比喻、假設來其實他們準確的掌握發聲的原理和方法是有益的。聲樂教學沒有器樂教學那樣直觀,學生只能通過聆聽教師的范唱和教師的教學語言中去理解發聲的原理和歌唱的技巧,去領會音樂作品的內涵,去創造美妙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