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波
【摘 要】 目的:原發性痛經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護理論的臨床研究,并對其理論進行總結。方法:隨機選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來本院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患者80例,并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觀察組患者40例,采用中藥西藥結合的治療方式;另一組為對照組患者40例,采用西藥治療的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相應的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并且以6個月為治療周期,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兩組患者經過治療與干預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其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原發性痛經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護理論的臨床研究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較佳。
【關鍵詞】 原發性痛經;中西醫結合;護理論
未婚少女處月經期,會產生一種原發性痛經疾病,并且該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多見[1]。該病是發生于少女初潮后的6~12月之間,常伴有頭痛、頭暈、嘔吐、乏力、腹瀉、出汗、臉色蒼白等病癥,并且這些病癥根據患者的身體實際情況呈現出不同的病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2]。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來本院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患者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原發性痛經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護理論進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其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來本院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患者80例,并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觀察組患者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18~41歲,其中已婚的有18例,未婚得有22例,月經的周期均為24~35天,并且采用中藥西藥結合的治療方式;另一組為對照組患者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18~39歲,其中已婚的有14例,未婚得有26例,月經的周期均為25~33天,采用西藥治療的方法。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的對比,數據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西藥治療,在患者初來月經時候,就經口服用西藥治療。比如,服用400mg布洛芬,3次/日,并且連續服用3天。
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了中藥的治療方式。給予患者服用中藥藥方:當歸20g,白芍、延胡索、女貞子15g,川芎、丹參、熟地、紅花、杜仲各12g,桂枝10g,小茴香5g。如果患者出現氣血的癥狀的話,適當增加小茴香20g,若患者出現了氣滯癥狀的話,可以增加柴胡、枳實12g,若患者出現了寒癥等癥狀,并且該癥狀十分嚴重的話,可以適當增加艾葉、肉桂各10g。該中藥的藥方,加水適量熬成藥液,并分成早、晚2次服用,1劑/日,并且在患者來月經前3天開始服用,連續服用10天,以6個月為治療周期,并在患者治療6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在經過治療后,應該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1)適量的運動護理:患者在來月經期間不可以劇烈運動,或者進行劇烈的勞動。患者在月經來的前3天,必須要控制好運動程度。不過,適當的運動有利于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醫護護理人員因該囑咐患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鍛煉患者的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能力,進而對患者的血管的血液循環有所幫助,最終使患者的平滑肌得到了緩解,減輕了患者的經期疼痛。2)飲食方面的護理:在患者治療階段,一定要避免患者接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患者不可以使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且在晚上的時候也不可以飲用咖啡、茶等飲品,因為該食物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睡眠質量不好,影響了患者的睡眠質量。所以患者在治療期間應該食用一些含有豐富營養的食物,并且也要清淡可口易于消化的食物。患者在這期間也要保持良好的睡眠與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做好保暖與防冷措施。3)心理方面的護理:患者在發生原發性痛經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相應的焦急、煩躁等心理。因此,醫護人員應該及時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給予患者一些心理安慰,使患者消除對該疾病的緊張、暴躁等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來面對治療。醫護人員可以告訴患者聽一些輕音樂來調節心理情緒,從而減輕了患者的痛經。
1.3 療效評價標準
依據相應的治療效果原則,分為了:1)治愈:患者痛經等癥狀均消失,并且沒有復發的癥狀。2)好轉:患者痛經等癥狀均基本得到改善,停止服用藥物后也可以正常的學習與工作。3)無效:患者痛經等癥狀均沒有得到改善,并且還有病情加重的情況出現。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6.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檢驗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與干預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其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詳細見表1。
3 討論
原發性痛經是來初潮的少女的生殖器官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而導致患者出現了痛經等癥狀的疾病。根據我國的中醫理論,患者月經期發生變化時,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心理情緒與身體素質,進而影響患者的子宮氣血不通暢,最終引起患者出現痛經的癥狀[3]。因此,在該疾病的治療過程中,應該選用以活血化瘀為主的方式進行治療,并進行相應的調理。所以臨床治療中要選擇活血化瘀和調理為主。女性痛經是由于患者子宮的劇烈收縮與痙攣導致的,并且很多的痛經患者找不到子宮痙攣或劇烈收縮的相關原因[4]。并且,痛經也與患者的心理情緒有關,心理情緒不好,痛經的程度就會變大。原發性痛經也與患者的精神與神經密切有關,在中醫上認為患者的情緒失調與患者的肝氣有關。本研究表明,兩組患者經過治療與干預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其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
綜上所述,在原發性痛經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護理論的臨床研究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較佳。
參考文獻
[1] 徐長青.原發性痛經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護理論的臨床研究[J].現代養生,2016,(04):39.
[2] 吳金萍,康志媛.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4,(06):820-821.
[3] 王惠.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40例觀察與護理[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82-83.
[4] 姜濤,程小麗.針灸配合中醫護理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