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煤炭資源型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普遍面臨一系列諸如資源枯竭、粉塵污染嚴重的問題,同時伴隨的是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衰退。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下的景觀設計策略與研究必將成為影響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點,同時對于創建和諧的生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轉型必要性分析
近年來提出的淘汰并減量重組落后煤炭產能的要求,使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結構以及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煤炭相關產品的價格不斷下跌,逐漸表現出了不適應社會進步,這些都使得煤炭資源型城市逐漸衰落,并開始走下坡路。
在這次的攻堅戰中煤炭資源型城市也可以抓住機遇,提升自己的煤炭資源型城市形象并改善生態環境。其中去產能發展好的煤炭資源型城市對于我國煤炭資源型城市的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借鑒意義重大。
二、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過程中的障礙分析
(一)產業結構失衡嚴重。作為煤炭資源型城市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產業比例大,過于依賴資源的單一產業占主導地位,這也是其產業轉型中最大的阻礙。目前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結構已經得到優化,二、三產業在三產業中的占比明顯增加,但是第一產業的主體地位依然難以動搖,增長率與貢獻率依然處于三產業之首。由于傳統產業根基深厚,會加大轉型的阻礙,接續和替代產業起步晚、規模小,沒有大型項目的支持,缺乏抗風險能力,新興產業很難立足。
(二)資源過度消耗,生態環境失衡。煤炭資源型城市在百年的煤炭產業發展中,消耗了過多的資源,其原煤產量不斷下降,水資源在劇減的同時也遭到了嚴重的污染,地下水系統紊亂,水位下降,嚴重的影響了煤炭資源型城市水系統的平衡。土地資源在開采煤礦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地表下陷、鹽堿化等問題。除此之外,空氣污染程度也達到了警戒狀態,目前煤炭資源型城市的PSI指數在100到200之間,形勢緊迫。由于礦產資源不可再生,使得目前面臨資源耗竭的危機,資源產量的減少會在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問題上面臨嚴重壓力,再加上大氣環境的污染嚴重,也使得煤炭資源型城市在產業轉型中缺乏健康的生態環境。
(三)基礎設施不健全,再就業和社保壓力大。由于煤炭資源型城市最初將更多精力用于煤炭等礦業資源的開發,過度注重支持重工業發展,忽視了煤炭資源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煤炭資源型城市市場低迷、資源短缺、排污檢查等也使得許多煤炭企業被迫面臨關閉停產。加上目前的改革推行,許多大型企業進行裁員,使得大批人員失業。
三、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建議
(一)延伸煤炭產業鏈,重組整合煤炭企業。對于煤炭資源型城市來說,煤炭產業一直是它的主導產業,強行轉型,勢必會起到反作用,因此必要的初步轉型措施便是延長煤炭的產業鏈,壯大煤炭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升級發展的層次,對擴大后的產業形勢分析并結合現狀對煤炭企業重組,逐步轉型升級。延長煤炭的產業鏈即提高煤炭工業附加值和轉化率,對煤炭化工及其衍生品產品進行精深加工,采用先進煤加壓氣化技術生產無污染的合成氣;另一方面,要注重調整企業內部的經營機制,吸納高級人才,加強對員工的管理和考核,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投入到產業轉型的攻堅工作中。
(二)開發利用新能源,發揮其他產業優勢。煤炭資源型城市的轉型需要創新方式深度挖掘自身的其他能源資源優勢,尤其要重視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新技術、精尖裝備與新型材料、數字媒體、綠色低碳、環保清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可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打造木業等精深加工產業,綠色食品加工產業,軟飲料加工產業等,都是利用其他資源實現產業轉型的方向。
(四)大力發展服務業,創新"互聯網+"產業。通過對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經驗的學習,大力發展服務業尤其是旅游業的開發無疑是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可行出路。既持以旅興貿、以貿促旅,推動旅游行業與經濟貿易的雙向結合。可以在廢棄的礦區或依然進行生產的礦區融入當地的歷史文化因素開展以游覽、參觀為主的工業旅游基地,充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旅游需求,同時也可以開發探險、越野等戶外活動項目。
(五)完善配套設施和相關政策,提高煤炭資源型城市綜合水平。首先,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資金支持,為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良好的環境和便利的條件。完善財稅和產業政策,支持接替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減輕其增產擴建的壓力;加大對于產業轉型的財政投入和資金支持,大量引進外資、民資,以支持傳統產業的轉型;健全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出臺保護環境、治理污染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并嚴格實施監督,以節約資源,實現煤炭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此文理論結合實際,從轉型必要性分析,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過程中的障礙分析以及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建議等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論述,以供參考。(作者單位為云南東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