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云 余睿 宋俊堯


自2016年9月起,在國家審計署對新能源汽車扶持補貼政策實施專項審計之后,財政部不斷曝光新能源汽車企業“騙補”典型案例。針對政府專項補貼資金的濫用,本文從政策設計及政策執行兩個方面分析現有新能源汽車政府扶持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果。并在此基礎上,從“騙補”現象的行為和手段出發,對“騙補”現象進行初步判定,深入剖析“騙補”產生的原因,以便從杜絕“騙補”行為、完善政府補貼政策、加強監管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隨著能源供應的緊張、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全球環境保護呼聲的高漲, 國家開始大力提倡“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2014年11月21日中國工信部稱,按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群)申報計劃,2013年至2015年39個推廣應用城市(群)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3.6萬輛。
一、新能源汽車環保成效硏究
(一)國家電力來源分析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目前我國的發電技術仍然落后,主要依靠火力發電,其中火力發電占總發電量的74.4%,其他再生能源發電占發電總量較小,例如水電占17.8%,風電占4.1%,核電占3.6%等。但是火力發電會產生大量粉塵,嚴重污染環境,對環境的破壞十分嚴重。
(二)新能源汽車排放量分析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火電產生煙塵的標準為0.4g/KW·h,產生氮氧化合物的標準為1.5/KW·h,產生二氧化硫的標準為1.5g/KW·h,汽車的運輸耗損率為6.3,由此可知:
SO217×74.4%÷(1-6.3%)×1.5≈20.25g
NO217×74.4%÷(1-6.3%)×1.5≈20.25g
煙塵17×74.4%÷(1-6.3%)×0.4≈5.4g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中稅收標準,可以估計其造成的經濟損失:
SO2: 1.2元每當量(每當量為0.96kg),NO2:1.2元每當量(每當量為0.96kg),煙塵: 1.2元每當量(每當量為2.18kg)
電動汽車每行駛100公里,實際會產生的損失為:
(20.25×1.2÷950)+(20.25×1.2÷950)+(5.4×1.2÷2180)≈0.054元
由《機動車強制報廢規定》可知,小型汽車行駛60萬千米需強制報廢則,一輛電動汽車在其使用過程中共造成損失324元;新能源汽車產生污染物:SO2:121500g NO2:121500g 煙塵:32400g。電動車能量利用率和汽車能量利用率之比=40.62%/13%=3.12倍。
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確實是比較環保的,但新能源車除了燒油,還耗電,而現在我國的發電技術仍然更多地依靠火力發電。火力發電會產生大量粉塵,嚴重污染環境。所以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總體來說是對環境有利的,但是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提高技術。
二、國內“騙補”經濟現象分析
2016年9月8日,財政部公布了5家典型新能源汽車企業騙補名單,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意圖騙補國家財政補貼超10億元。12月20日,工信部門戶網站發布了對騙補嚴重企業的行政處罰。
(一)“騙補”行為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圖1中,供給曲線S,是理論條件下供給因補貼政策由供給曲線S按比例式增加,此時邊際社會成本( MSC)=邊際私人成本(MPC)+邊際外部成本(MEC)。從生產正外部性分析,MEC<0,企業獲得政府補貼,節約了生產成本。在初始階段,供給曲線S=MPC,需求曲線D= MB(邊際利益),供給曲線S,和需求曲線D相交于E,對應點Qe,當政府給予生產者補貼時,需求曲線D位置不變,供給曲線S向右平移至S,兩直線相交于E,對應點Q:,此時,S, =MSC(即MPC+ MEC)。過E。點作垂直于x軸的直線與S,相交于A點,分別過A點和E.點作垂直于y軸的水平線交y軸于B點和C點,政府補貼的部分可用四邊形ABCE,表示,邊際外部成本MEC=B- C。Qr:- Q。表示由于價格補貼帶來的產量激勵,鼓勵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帶來經濟效益。這是其他條件不變且處于客觀條件下的價格補貼政策存在的生產正外部性作用,也是使產業出現經濟效益的理想狀態。
然而事實上企業真正的生產曲線是S,,由于邊際報酬遞減規律,企業在政府補貼政策下一開始的確受到激勵開始大量發展,但由于技術的限制產品的特性以及企業自身投機性,企業不在想著提高技術、獲取專利,他們更愿意鉆取制度漏洞謀求更多利益,也就是圖1所示邊際利益MB不斷提高,邊際成本MC不斷減小。當邊際利益增加,邊際成本減少時,企業獲得的騙補空間就增大,存在的機會主義就會使企業看重投機性,尋找投機機會。
三、啟示與政策建議
通過本文研究發現,政府采用動態補貼機制會優于保持補貼力度不變的靜態補貼機制,2018版補貼政策的出臺延續了退坡趨勢,市場競爭的力量在逐漸凸顯。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只有提高自身技術實力,才是新能源車企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提高汽車企業發送虛假信號的成本
汽車企業可以通過尋租.投機、聘用專業研發人員等手段釋放“自主創新”的信號,這些投機行為之所以大行其道,原因還在于要素投人的成本較低。因此,政府可以提高專業研發人員薪資待遇,以提高企業聘用人才的成本。
(二)平衡補貼額度
過多或過少的補貼均會影響政策效果的發揮,過多的補貼費用會給補貼的資金來源帶來較大負擔,而過少的補貼會降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補貼作用的發揮需要通過有效需求的拉動來實現,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來擴大市場需求,同時補貼的額度應因時制宜。
(三)政府補貼政策向稅收優惠政策轉型
對新能源汽車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是財稅政策的發展方向。由于補貼是一種事前資助,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會增加企業發送虛假信息的可能性”。因此,政府補貼政策應向稅收優惠改策轉型。
(四)企業要注重技術創新
補貼政策不是解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最終路徑,而是短時期內有效的推廣手段。新能源車企更要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使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低成本高利潤行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作者單位為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