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中國保險業正面臨著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重要時刻,如何在未來更好地促進我國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當下需要共同應對的緊要問題。
一、我國保險行業的發展現狀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意外損失的保障機制,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支柱,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保險行業也隨之崛起,并在補償傷害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1980年至今,中國保險機構數量迅速增長,從最開始的1家保險公司發展到如今的100多家,全國市場的保費收入也從2116億元增加到30959億元,年增長率達到19.6%,但是高速發展的背后,卻出現了保險市場混亂、服務水平較低、監管體系不完備等諸多問題。客觀來說,我認為當下中國保險行業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這主要主體現在如下幾點:
(一)中國保險行業市場基本被壟斷。縱觀我國保險行業,中國人壽、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等公司占有中國保險行業近90%以上的市場,并且我國政府對保險行業準入標準的把控十分嚴苛,這讓其它公司望而卻步,且極難對當下的保險行業格局產生較大的沖擊,這造成了我國保險行業市場集中程度雖然高,但市場競爭力極其不足、市場機制不能有效合理的配置資源,從而導致了成本高績效低的特點。
(二)中國保險行業管理模式較單一。當下,我國保險行業基本上還處于較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存在著: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缺乏高效的應急處理機制、管理方法落后、專業性不強等特點。
(三)中國保險行業市場還未形成完整體系。目前我國保險行業市場體系不夠完善,如;保險主體與保險市場發展快速,但中介組織發展緩慢:相關行業政策不完善:我國保險市場巨大,但被正式批準的保險公司僅寥寥幾家。
(四)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對稱。縱觀近幾年中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保險業的發展勢頭也異常迅猛,但保費總收入也只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4%左右,按人均支付保費計算,僅為90元人民幣,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保費占比8%,人均支付保費2000美元相比差距不小,由此可見我國保險發展的水平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
(五)中國保險行業的專業水平不高。雖然我國保險行業發展迅速,市場潛力巨大,各保險公司產品種類多,但產品結構單一、雷同,并且大部分保險代理人員缺乏系統的保險專業知識,同時既受過高等教育又接受過保險專業知識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另外各保險公司對保險從業人員設置的門檻較低,這都導致了我國整個保險行業的專業性普遍不高。
(六)中國保險深度和密度還不夠。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保險密度指得是人均保費,發達國家已達2000美元,但我國的人均保費只有15美元,而保險深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年保費收入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縱觀整個保險市場我國保險深度僅達到2%左右,而西方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到12%,由此可見我國在這兩面都還處于較低水平,并與發達國家有著不小的差距。
(七)保險行業監管不強。如今,我國保險立法尚處于初級階段,保險監管基本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諸多保險環節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或實施細則且違法成本低、執法不嚴、監管力度不夠,同時各保險公司“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保險公司之間的不正當競爭和惡性競爭這都導致了我國保險行業的監管實施不到位,也導致大量騙保案件的發生。
(八)我國民眾的保險認知程度不高,目前我國人民的保險觀念不強,對保險在穩定社會經濟、維護個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認識不夠,有主動意愿購買保險的人的比例還較低,因而要加大保險相關方面的宣傳,提高人民的保險意識,并讓人民認識到保險對國家及個人的重大作用。
二、中國保險行業未來發展建議
縱觀中國保險行業發展的20年,雖然我國保險行業面臨著制度不夠完善、寡頭壟斷、專業水平低下等諸多問題,但我國一線城市的保險市場依然沒有飽和且保險行業存在極大地發展空間,同時作為從業人員的我也期望中國保險行業能不斷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并能帶動我國經濟的“第二春”。為此,我提出以下一些拙見,也期望中國保險行業變得越來越好:
(一)完善保險監管,一方面應加大保險監管機構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前瞻性,并加大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資產負債量、再保險的監管力度;另一方面還應建立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和適合中國國情的保險市場體系,逐漸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
(二)不斷提高保險行業的專業化水平,我國保險公司可加大與國外優秀保險公司的溝通與交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健全保險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同時保險公司也應提高對保險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定期舉辦相應的知識學習、交流會,并進行定期考核,逐漸與國外接軌。另外,我國保險公司還可加大與國內各大高校的聯系,吸納具有高知識水平的保險專業人才,重視對高等人才的培養,與此同時,要注意培育企業文化的氛圍,創造和諧寬松、團結向上的環境,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并最終提升保險公司的專業化水平。
(三)建立一個有序化的保險市場競爭環境,國家機構應加大整頓力度,深化體制改革,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保險體系運行機制,進一步規范保險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切實加強保險監管。
(四)保險產品與制度的創新化,當前是一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因而保險行業也應加大與互聯網的溝通與聯系,并把產品和制度與科技、互聯網相結合,例如:運用AI技術可縮短客戶辦理業務時間,提高公司工作效率,最終能達到增加保險公司效益的結果。同時,也可根據我國具體國情,積極開展保險創新(如;優化營銷方式、制度化管理、組織機構運營、服務內容、獎懲機制等)并大力開拓全新險種,通過不斷變革和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最終能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進步,并能在與國外先進保險公司的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
(五)經營多元化,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我國各保險公司不應只注重對保險產業的開發和經營,也應開拓眼界,拓展經營范圍,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走效益型道路,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通過加強資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營風險管理和技術創新實現集約化的經營管理;另一方面把保險產品與各行業相結合,如:股票、房地產、高精技術領域等,實現投資的多元化,最終達到效益的綜合提升。
未來我國保險行業還存在著各種困難和挑戰,但我們應始終堅信機遇與挑戰并存,也希望我國保險行業能抓住時代前進的步伐“涅槃重生”,最終讓我國保險行業利于世界不敗之地!(作者單位為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