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黎
2017年3月騰訊公布了2016全年財報,據顯示微信及We Chat月活躍賬戶達8.89億,同比增長了28%。 隨著微信用戶日益增多,微信也逐漸成為一個營銷平臺。準入門檻低,沒有強制登記及資金方面的要求,只要注冊微信號就可以在朋友圈宣傳商品,通過微信平臺進行交易。因此微商營銷模式發展迅速。
一、微商合同概述
微商交易中買賣雙方締結的合同從本質上來說屬于眾多合同形式的一種,但與傳統合同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微商銷售模式下,賣方通過朋友圈將商品的各種信息發布,朋友圈好友與其通過聊天窗口進行文字、圖片、語音、視頻對商品的價格、性能等信息進行磋商,最后通過微信平臺完成商品的付款。因此,微商合同主要是以微信平臺為基礎,以微信好友為合同雙方,通過微信聊天窗口訂立的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關系為目的的財產性協議。
二、微商合同訂立程序中的要約問題
根據《合同法》第14條,要約需要符合要約人特定性、約束力、內容具體確定等要件。雖然《合同法》暫時沒有專門針對微商合同的具體規定,但既然屬于合同的一種,微商合同的要約也應符合法律的規定。
(一)微商合同中要約的生效時間
《合同法》第16條對要約生效采取到達生效原則: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民法總則》第 116 條規定:“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了解其內容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第 117 條還進一步規定了非對話方式的數據電文形式的生效時間。其主要采取了解生效和到達生效并存的原則。
基于微信聊天窗口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方式交流的特點,如果是文字方式發出要約,清晰明了且易保存,適合采取到達生效原則;如果通過語音或視頻聊天的方式發出要約,就需要考慮相對人是否了解的層面。受相對人理解溝通能力的影響,語音要約到達相對人,有可能相對人并不一定理解要約的具體內容。另外,網絡順暢度也是視頻聊天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如果一致沿用到達生效主義,對相對人來說就不太公平。這時適合采取了解生效原則。
(二)微商合同中要約的撤回與撤銷
根據《合同法》第 17條及《民法總則》第 119 條的規定,要約在生效前可以撤回。
在微信平臺發出要約,只要不存在網絡障礙,瞬間就能到達受要約人的微信賬戶,到達生效非常迅速,基本沒有給相對人留下撤回的空間。關于要約的撤銷,《合同法》確立了要約撤銷為原則、不可撤銷為例外的規定。即撤銷要約的通知只有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前到達受要約人才能達到撤銷的效果。因此要約人要在受要約人回復前發出撤銷的意思表示。
但是,微信具有兩分鐘內“撤回”消息功能:要約人發出的要約到達對方手機之后兩分鐘內可以撤回。按照法律關于要約撤回和撤銷的規定,要約已經到達生效,但事實中要約人又通過平臺功能“撤回”消息,對于這個“矛盾”筆者認為應做要約撤銷對待。
三、微商合同訂立過程中的承諾問題
承諾作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需要在要約規定的時間內到達要約人,而且內容必須與要約相一致。
(一)微商合同中承諾的生效時間
承諾的生效時間關系著合同成立時間,按照《合同法》對意思表示采到達生效主義,以及《民法總則》116、117條的了解和到達生效并存的原則,結合微商合同中要約人可通過微信平臺多種方式發出要約的特點,參照上述關于要約的生效規則,承諾生效也應采取了解和到達生效主義并存的原則。
(二)微商合同中承諾的撤回
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因此承諾只能撤回,不可撤銷。承諾撤回的意思表示需要在要約人收到承諾之前或者與承諾同時到達要約人。承諾針對要約的回復通過平臺及網絡傳輸,到達要約人那里非常迅速,從現實角度撤回會比較有難度,但如不保證當事人撤回承諾的權利又會造成不公平,所以筆者認為應保證微商交易中承諾的撤回權,只是這種撤回權通常適用在承諾以對話方式作出,了解生效的情形。
四、結語
微商這種營銷模式具有特殊性及新穎性,但微商合同的訂立不能完全適用現行的《合同法》及《民法總則》的法律法規,還需要進一步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條款來解決微商合同訂立中的法律適用問題。(作者單位為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