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翰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什么?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但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自大。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肯定,但同時也不輕易否定外來文化。各國不管是經濟、政治、軍事還是文化等各個方面都不是獨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它們都在相互交往、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所以,文化自信更深一層次的內涵就在于我們要在尊重并相信自身文化實力的基礎上,要包容和借鑒外來文化先進的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使中華文化得以創新與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不止。
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從而影響一個國家的人、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
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內在基礎。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可貴的精神質量。習總書記在2013年11月26日參觀了曲阜之后有一個重要的講話,在這次講話中,他也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現實需要。 “滅人之國者,必先去其史”。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標志,是民族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礎。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全社會引起了廣泛關注。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任務。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外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社會倡導的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是推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進步最深沉的力量。
21世紀以來,世界文化相互交流激蕩、相互影響發展,中國也逐漸進入多元文化社會。當代青少年,作為對各種思潮觀念最為敏感的一代人,同時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在面對各種文化選擇時,能否正確把握主流意識形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構建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引導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堅定的、深厚的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
三、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文化自信根本上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的凝練,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層次的精神追求,是文化自信的本質與靈魂。所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文化自信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關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
文化自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保證。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不斷加速、加深,弘揚中華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愈加刻不容緩。這就需要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今中國“興國之魂”, 而在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必須對文化自信有明確、深刻認識,通過增強文化自信來保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認同,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培育與提升則會進一步加強文化自信,把二者相結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前進方向,最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綜合國力競爭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為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