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文
國有企業在審計中,會對本企業內部產生的腐敗現狀進行消除,審計完,企業內部會加速運轉,使資金形成良性循環,企業經濟管理水平也會提高。目前國有企業審計出現的問題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審計制度法律保障缺失、審計范圍狹窄等,相關人員要保證對策有的放矢。本文主要針對國有企業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探討。
一、國有企業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審計工作法律制度保障缺失。審計工作主要有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完成,該部門主要對企業產生的所有財務活動進行審核與監督,還會對經濟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進行管理,在財務活動進行完畢,還要對該活動產生的經濟利益或損失進行審核。最終審核結果會以審計報告形式存在,審計報告編制要與審核活動時間保持一致。審計報告最終是要呈報給上級領導,供其決策參考使用。但在實際中,審計部門雖然與其他部門并無高低貴賤之分,但其職能決定了其地位還是要超然于其他部門的,其他部門都要配合該部門,提交相關資料進行審計,但這種地位并沒有得到專門制度或法律的認可,如此其他部門在提交資料時,難免會出現不配現象。其二審計范圍狹窄。一方面審計部門主要對已產生經濟效益或造成財物損失的財務活動進行審計,在此方面,部門有很多真實可供參考的資料,這雖然能對企業的生產狀況和財務情況進行了解,但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或投資決策沒有裨益。其三沒有對經濟管理和審計職責進行明確規定。審計部門的審計工作于國有企業發展非常重要,企業應使該部門獨立存在,并使其權責分明,將其與經濟管理區分開,如此審計工作才專一,審計水平才高。但在實際中,國有企業經常會出現兩者混淆問題。
(二)外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主要包括兩方面,其一從國家審計局角度看待審計問題。國有企業都是有國家和當地政府支持的,所以政府會對企業審計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這屬于外部審計,國家審計局的參與會造成多頭審計,審計局的監督職能落實效果會大打折扣。另外審計經費不足、制度不全等也會造成審計低效。其二從社會審計機構角度看待審計問題。社會審計機構作為外部審計,在審計范圍和審計內容方面會受到限制,作為外部審計機構,雖然社會審計機構的數量較少,但其與國家審計局同時存在,會造成交叉審計,影響審計質量。
二、國有企業審計問題解決對策
(一)內部審計問題解決措施
問題對應的解決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一對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進行確定,并使其在法律制度中得到保障。國有企業要在法律地位或制度方面確定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使其和經濟管理機構以及其他管理部門區分開來,使審計部門審計范圍和內容不受限制,使其監督作用和審計作用同時實現,如此審計部門才會將管理范圍擴大到整個生產過程,在獨立專門化的監督監控中,企業財務活動中的問題也會得到實現。其二對審計范圍進行擴大,對審計人員素質進行提升。審計部門要審計的對象不僅是已經發生的財務活動,從中吸取財務經驗,還要對未來的經濟發展和財務動向進行預測和管理,主要對未來的經濟風險進行預測,并在準備階段,制定好應急方案和預防方法。其三對國有企業董事制度進行完善。審計部門獨攬內部審計大權后,如果沒有監督機構,審計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也難以保證,所以企業還要利用董事會來對內部審計過程進行監督和過問。而相關的制度也要同時得到完善。
(二)外部審計問題解決措施
主要包括兩方面,其一對國家審計局的相關制度進行完善。作為外部審計機構,國家審計局應與政府機構及機構內部的相關部門進行權責分明,以保證國家審計局的審計權力。國家還要對相關制度進行完善,使國家審計局的審計權力和監督指導權得到法律制度保障,另外法律制度中還要對其他部門的輔助職責進行規定,使其能配合國家審計局的審計工作,確保審計質量。其二對社會審計機構進行完善。社會審計機構雖然數量少,但依舊持有國有企業外部審計權力,在此措施中,主要對社會審計機構進行完善,使其能落實監督審計職能,加強審計力度,還要對審計結果進行多重復核。機構在完善后,審計制度也要作出同步審計。另外還要解決社會審計機構與國家審計局的交叉審計問題,國家相關法律制度還要對兩者的權責進行明確規定。社會審計機構主要對經濟責任進行專項審計,在審計中,審計人員要對經濟活動狀況進行分析,以便使呈報的審計報告能對領導經濟決策提供參考。
三、結語
國有企業的發展伴隨著審計工作的開展落實,企業相關領導要重視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使國有企業總在正確的軌道中運行,在審計報告提交后,領導要對審計內容和結果進行分析和了解,將其作為發展戰略制定和經濟決策制定的依據。審計人員和審計部門或機構要對審計結果進行負責,如此國有企業的審計水平才會得到提高。(作者單位為中交隧道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