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香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各方面發展關鍵時期。民族文化知識如何在幼兒園讓幼兒學習弘揚,這是幼教工作者職責所在。
一、幼兒在游戲中傳承文化精髓
幼兒主要通過游戲方式,習得生活經驗,初步懂得基本知識,逐漸內化構建自己的知識。日常生活中勞動的情節、衛生保健、美麗環境、尊老愛幼、幫助他人、慈善公益、愛家鄉、愛集體、愛勞動、愛祖國等行為在民間游戲再現。民間游戲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貼近幼兒的生活,適合幼兒玩,幼兒喜歡玩,幼兒在玩中習得經驗、獲取知識、增長能耐、形成良好行為。“老鷹捉小雞”游戲中,雞媽媽張開雙翅認真地護著自己寶寶,不讓老鷹吃掉自己的孩子。幼兒愉悅游戲過程中享受被愛的快樂及懂得母愛情懷。幼兒體驗民族精神偉大力量,潛移默化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因此,教師領悟《規程》和《指南》精神,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開展幼兒積極主動參與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玩游戲中傳承文化精髓。
二、幼兒在生活中繼承傳統經典
教師結合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創設文化教育的契機,選取符合幼兒生活活動有文化底蘊又能促進幼兒拓展經驗構建知識的可行性的健康內容;傳統經典教育活動,材料選取安全性方便實惠并利于幼兒直接獲取經驗可操作性、有價值性的。區角“創意吧”投放了傳統經典不同材料與圖片。區角“書吧”投放了傳統經典的兒歌、三字經、故事書與漫畫書等讓幼兒幼兒一日生活中學習經典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繼承傳統經典。
(一)寓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于環境中
教師利用墻面環境,將班級走廊、墻面等創設傳統文化氛圍,讓幼兒與環境互動滲透傳統文化。教師制作各類作品圍繞主題或節日布置環境,栩栩如生十二生肖布娃娃、百花齊放各種窗花圖案、奇裝異服民族服飾、惟妙惟肖京劇臉譜、美味佳肴竹筍、香菇、烏米飯、社粿、清明粿、麻糍、黃粿等分別顯現在幼兒園環境及區域中,讓幼兒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反復欣賞、操作,快樂體驗過程中習得經驗和建構知識。
(二)寓民族文化教育于一日生活中
我們教師把關愛、感恩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如:來園時向長輩問好、當值日生協助生活老師做好衛生保健工作、幫助其他能力弱點小朋友取放玩具等;在升國旗時,園長要求教師們莊嚴神圣帶著幼兒行注目禮唱國歌;做早操時如何向解放軍一樣嚴肅認真守紀律聽音樂的做;課間與幼兒談談各種節日的來歷;集體教學活動中,組織幼兒學習各種節日來歷的故事繪本等;區域活動時可組織幼兒學習“包粽子、畫龍舟、做香袋”等;組織幼兒在戶外體驗起制作龍舟賽等實踐活動;離園時我們組織幼兒到敬老院給老人們“掛艾葉掛檣蒲、送粽子”等,幼兒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愉悅了解有關傳統文化知識,吸收傳統文化的素養,萌發愛國情感。
(三)寓民族文化教育于家庭教育中
幼兒園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同時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以及家長座談會、家長開放日、家長助教等多種渠道進行家園共同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培養孩子愛國情懷。在生活點滴中家長應以身作則,配合幼兒園,讓幼兒利用感官感受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懂得尊老愛幼、尊重師長,勤儉節約,團結友善,尊重、感恩他人。
三、幼兒在探究中引領工藝智慧
(一)在紙藝探究中誕生民族情感
剪紙是一種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綜合活動。它包含審美理想和哲學觀念、民間美術的造型意識、深層的民族社會心理。元旦節,我們幼兒園大班開展《美麗窗花》。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剪紙色彩圖案美,更多時間讓幼兒探索操作,幼兒運用傳統剪紙的方法,加上自己的方式進行紙折疊剪成的對稱、形態各異、生動有趣的窗花,幼兒剪剪玩玩中動腦又動手,折剪過程中體驗快樂感受中國傳統節日喜慶。不斷地從她們的手中豐富的紙藝制作技術,讓幼兒千變萬化多姿多彩紙藝的海洋中,感受著民族情感。
(二)在龍獅舞動中傳承文化素養
元宵節前,大班段老師在研討戶外體育活動添設一項獅龍舞動活動。老師們規劃為幼兒一個展示人人龍獅舞動的機會。老師設計形象;家長幼兒收集材料共同制作龍獅;幼兒園邀請社區人員講講有關舞龍的民間趣事;在收集材料和制作過程師幼共同獲取有關龍獅知識和舞動技能;老師在制作好了龍獅時制定游戲玩法,讓幼兒安全愉快中吸取舞龍舞獅民族文化精髓。活動后讓幼兒與同伴探討、評價互動中培養幼兒熱愛祖國,感受我國文化的特有魅力。
在學習民間工藝,我們堅持“傳承創新、多元融合”的原則,探究體驗有價值的傳統文化藝術情感,構建文化知識,促進幼兒民族文化繼承與發揚。
四、幼兒在互動中領悟風俗寓意
(一)在互動中熏陶民俗情緣
中國每個地區的地域有自己傳統習俗。幼兒園根據自己所處地域民風民俗結合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不同要求活動,讓幼兒在互動中快樂感悟民族精神熏陶民族情結。如“迎佛節”我們縣各個鄉鎮人們在時間上、內容上都有差別。像我們村定在每年七、八月村民輪流籌備,七月通過籌齋飯和香火款、抬佛出廟巡村、人們點香火朝拜、誦經求平安、祭天地祭祖先、送佛回廟里、大家聚餐話閑談等活動叫做“神頭”,八月,佛不抬出來巡村,坐在廟里受香火和美餐,籌備家購一條大豬(不叫豬叫大客人)在廟前殺掉祭祀,村民奉上饅頭、水果、雞鴨朝拜,晚上敲鑼打鼓念家本等,讓幼兒體驗豐富民俗情緣。
(二)在互動中感悟節日意義
幼兒園各班利用節日開展一系列幼兒實踐活動。在幼兒實踐過程中,創設情境讓幼兒進行嘗試表演、反復練習,教師指導“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改變幼兒一些不良行為,懂得愛,學會感恩,形成良好品質。如“清明節”,我們大班幼兒開展自制花圈到烈士墓去掃墓祭奠;中班幼兒到革命紀念館聽館長講述革命故事,學習革命戰士勇敢精神;小班段幼兒參觀革命戰士遺物及畫像默哀致敬。“重陽節”我們組織幼兒到敬老院,給爺爺奶奶送水果、點心及給老人捶捶背、捏捏手和腿等 敬老愛老活動;“婦女節”給媽媽做禮物、給媽媽洗腳、捶背、梳妝打扮等愛媽媽活動;幼兒在活動中傳承傳承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