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麗珍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真善美的催化劑,是撫慰心靈的一劑良方。將音樂恰如其分地引入小學語文課堂,能激發課堂活力,啟發學生的智慧,促進學生的情感發酵,進而凈化學生的心靈,提升審美品位,完善他們的人格。語文課堂及音樂的融合,能令文章更動人心,令音樂更悅人耳。教學實踐中我不斷觀摩、教研和觀察,受到許多優秀老師在這方面的啟發,因此在自己的教學上也進行了些許語文教學融合音樂的嘗試。
一、音樂先行,激發學習興趣
中國古語道:“善于始者,成功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不可或缺的環節。上課伊始,學生還沉浸在課外趣事中,吟唱樂曲或者播放與課文相關音樂,能讓學生迅速進入狀態。音樂曲調或古樸、明快,或深沉、莊重,或溫婉、大氣,或熱烈、活潑,或清新、靜謐,或詼諧、輕松,總能撥動孩子們的心弦,使他們產生豐富、絢麗的聯想,從而克服語言文字閱讀的障礙,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草蟲的村落》時,我使用《夏日蟲鳴》樂曲導入。音樂起,課堂便流動著大自然的氣息,極富感染力的樂曲立刻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聲聲蟲鳴入耳,孩子們愿立即前往那神秘、快樂的草蟲世界一探究竟。在教學《我敬佩的一個人》習作中,用一曲經典的《西游記》導入,歡快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有些學生不由自主地跟著音樂一起哼唱起來,課堂變得活躍。我順勢邀請學生來描述《西游記》中主要人物的外貌、性格特征,學生們娓娓道來。
二、音樂為布景,促進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
“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藝術的感染力,必須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情感體驗。語文作為人文性學科,每篇文章都包含著作者之思,作者之情,蘊藏深刻的道理,學生讀來定能有所感悟,內心收獲充實。而音樂作為人類唯一共通的語言,對于文本的解讀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恰當的音樂往往能把老師難以用語言形容出的情感傳遞給學生,令學生窺見文本奧秘,打開心窗,感受并感動著。
如在教學《小小的船》時,從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出發,在課件中我出示課文夜景圖,道:“我們一起飛上藍天吧!藍天中有許多一閃一閃的星星,我們可以一起坐在這月亮船上愉快地歌唱。”播放兒歌《小小的船》,明快的旋律響起,孩子們的情緒受到感染,投入到文本中,感受夜空的美,讀出夜空的美,表達夜空的美。又如教學古詩《楓橋夜泊》時,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少,無法深刻理解詩人遠離故土,長期漂泊異鄉的愁思。我以古箏曲《春江花月夜》為背景音樂,再配上幾聲刺耳的烏鴉啼聲及一記記山寺的鐘聲,將學生帶到那個落滿寒霜、凄冷孤寂的夜晚。音樂的出現填補了學生未曾經歷的空白,樂曲聲中他們與詩人張繼同呼吸、共思念,體味作者濃濃的愁思。
三、音樂結尾,升華情感
一堂好課“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鈴聲響不代表一堂課就此畫上了圓滿句點。結尾處我們可以借助音樂的手段對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讓文學的意境在音樂中得到升華。
在教學《慈母情深》一文中,當學生疏通完課文脈絡,理解課文內容后,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瘦弱、貧窮、勤勞的這一形象時,教師播放耿為華演唱的《母親》這首歌曲,學生邊聽音樂,邊回想母親的形象。很自然他們將文中的母親,歌曲中的母親和自己的母親聯系起來,回想起母親平日的辛勞和細心的照顧,在音樂的渲染中感動了。在這時,我看出了孩子們已經真正地理解了父母之愛,倡議今后在生活中要回報父母愛,表達對父母的愛,將情感落到行動上。再如教學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后,學生理解了詩人龔自珍雖然辭官離京卻不甘消沉,未來將繼續牽掛國家大事,有機會必當再為國效力的胸懷和抱負。中華民族是個英雄輩出的民族,翻開歷史長卷,多少仁人志士為了國家民族危難奮不顧身。課堂結尾我和學生一起欣賞《經典詠流傳》節目中《真英雄》片段。節目組對歌曲《真英雄》加以改編,將楊炯《從軍行》的歌詞完全融入歌曲中。張衛健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警黃金部隊國防生深情演唱,給英雄重新定義。古時書生攜筆從戎、沙場征戰,今時這些準戰士不畏艱辛、報效祖國都體現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強烈使命感,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下決心成為能報效國家的人,成為有夢想有追求的人,成為有胸懷有大愛的人,情感得到升華。
四、音樂詮釋美,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
音樂與語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同樣源自于生活,有著共同的審美特性。入選語文教材的文章都具有審美特征,透過一個個鮮活的藝術形象來體現社會美、自然美、情感美。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用音樂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學會感受美、欣賞美、詮釋美、延伸美,提升審美品位。
四年級下冊的《桂林山水》是一篇語言細膩的抒情散文,作者用嚴謹、詩化的語言展現了桂林山水獨特靚麗的風景。孩子們沒有親眼見證過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我用多媒體展示一組攝影師拍攝的桂林山水的圖片,并搭配笛子演奏的《姑蘇行》。學生在音畫組合的視聽盛宴中仿佛正乘坐竹筏小舟順流而下,欣賞兩岸美景的同時,體會作者對這一片山水的深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了音樂的加入,學生不僅能感受到自然美,人文美、人性美、崇高美、清幽美等不同類型的美也能自然而然地投射到每個學生的心中,直達學生的心底,讓他們受到熏陶和漸染,全面提升他們的審美品位。
把音樂元素引入小學語文課堂,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插上音樂的翅膀,讓語文學習在自在的氛圍中得到升華,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領悟、提高,這是語文教學的極致之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今后要學習音樂欣賞的知識,提升音樂欣賞的水平,把握好使用音樂的分寸,讓語文課堂中音樂的運用更加嚴謹、自然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