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磊磊
初中體育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全情參與,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才能是體育鍛煉作用于學生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但是現狀表明,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參與度并不那么積極,有幾點原因:一是教師在體育課堂中沒有關注到個體差異以及班級學情,比如在講授與籃球、足球相關知識的時候,女生的學習興趣明顯要低于男生,對球類的關注度也是很低;二是體育課堂缺乏有趣性和新鮮感,學生對于老師講學生學的學習模式已經麻木了,很多情況是老師在講技術要點和上課的內容,而學生會在下面交頭接耳或是注意力不在課堂之上;三是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感不夠,無論是老師進行講解示范或者講解練習的方式進行上課,學生也只是跟著教師的思路一步步跟下去,老師說什么學生就練什么,老師起了決定性作用,有時候課堂就變成了老師為主體的課堂,學生的參與度自然就低了,甚至對課堂出現反感。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候會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這些方面忽略,如何把教師的目標變成學生的目標,驅動著學生去進行體育鍛煉,這是一線體育教師所必須要去考慮和面對的事情。學生只有真正融入課堂,積極參與體育課堂才能達到一節體育課的鍛煉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
一、目標適宜,符合學情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設置適宜的教學目標進行導向和激勵。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設置適宜的學習目標,將有利于發揮激勵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嘗試性練習,如果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達到了目標或者是接近目標地完成,自然會體驗到成功感,便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
如在籃球教學中最基本的兩步上籃,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的是沒有學過的學生來說,從最基本的原地起步進行兩步上籃練習,再進行跨步持球的時機,但是有的學生可能本來已經有了籃球的基礎,對于這部分學生可以增加一個變相的高手上籃或者是反手上籃的練習,這樣既達到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也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氛圍,不會讓已經會的學生出現“沒收獲”的情況。對于學生來說,練習也更有興趣和動力,在鞏固基本技術的同時,對技能的運用又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趣味體育,調動積極性
在初中的體育課堂教學相比小學,技能的教學占多數,單調枯燥的技能練習,很難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練習的積極性。這就要引導學生進行趣味體育,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合理融入一些競技類比賽和游戲類的練習方法,這樣學生在練習中才能體會到拼搏的精神以及團隊的重要性,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將自身視為課堂的主體,從而提升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度。以籃球為例,在練習雙手胸前傳接球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團體比賽的方式進行,運用“只傳球不運球”的方式進行教學比賽,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運動的激情,也可以發展學生團體協作的精神,了解到團隊配合的重要性,增強團隊意識。
三、分層教學,體驗成功
分層教學方法就是指將課堂中的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體育學習情況進行分層。通過分層,為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安排不用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有著明顯的區別,使得所有的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成功同時能夠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主動參與到本層的練習中,同時為了完成目標努力練習讓自己可以“更上一層樓”。在使用分層教學方法時,教師應該增加對評價工作的重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的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比如,在跳高的學習過程中,在過桿練習中通過設置不同的高度進行分層練習,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達到更高的水平而努力,能力稍差一些的學生在練習中能夠成功過桿而獲得成就感,體驗到成功后才會獲得更大的信心去完成更高的難度。
四、學生主體,教師引導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初中體育教師在講授體育知識和練習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表現、展示自我的機會,教師則作為引導者輔助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比如,橫箱分腿騰躍的練習過程中,一定會有部分學生因為恐懼而不敢跨越橫箱,但是有一部分體育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能通過幾次的練習就可以做的很好,這時候你可以對于這部分學生安排其他比如籃球或者跳繩等內容的練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上課參與度和激發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五、多元評價,鼓勵學生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不同,身體素質各方面也不相同,學習不同內容的成果也不同,所以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更注重學生的情況,否則會影響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參與性。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為學生進行體育學習評價,幫助學生建立體育學習自信心。比如男生1000米耐力跑,有的同學由于身材偏胖的原因在練習的過程中很大可能性是達不到合格的標準的,但是我們要更關注的應該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態度評價,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大的鼓勵,在每次進步后都給予及時的評價和鼓勵。
綜上所述,如何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性是改變學生體質健康的一個重要手段。新課標指出:體育教育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初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并讓學生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增長技能,獲得樂趣,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忠.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5(2):190.
[2]李先東.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的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7(1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