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卿
英語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理論和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還要沖破陳舊和傳統的教學觀念,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審視教材,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去探索,尋找學生的知識結構,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樂于合作、樂于交流,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得到快樂,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掌握知識,達到目標。那么小學英語該如何進行課堂改革呢?
一、組建課改模式
因為課改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所以要組建課改模式。先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預習環節);再是課堂上的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和歸納;然后是測評與反饋;最后是小結和自我評價。組建好課改模式之后就要進入實施階段,不斷地強化和完善,讓學生熟悉課改模式,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二、小組分工合作
課改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小組分工。研究表明:以四人為一個小組的學習效果是最好的,所以小組的結構要合理,一般來說是四人一組最為合適,最多不要超過六人,這樣方便小組之間的合作與探究。分小組的原則一般都是要把班里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好,最好是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要平均,每個小組學生的優中差比例一般是1:2 :1,目的是讓每個小組的學生水平都平均,小組的競爭更公平。分好小組后就進行組內分工,選好組長、管紀律的、記錄的等,特別是組長,必須選擇一名負責任,成績好,思維敏銳,英語流利且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作為組長。簡單的問題可以組內解決,大一些的問題由組長提交給老師進行全班討論。這就好像每組里多了個小老師,可以隨時幫助老師解決學生的疑問,督促學生的學習,了解學生的需求。最好每個組員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管,每個組員都有自己的分工就會多一份責任。同時要安排好一對一學習的幫扶,一般是一個師傅帶一個徒弟,學生基礎差的可以一個師傅帶兩個徒弟,實踐證明:學習中等的帶學習差的比學習好的帶學習差的效果要好。分好工之后要制好組牌,定好組規,寫好組內的口號或標語,形成一個奮發向上的小集體,一個合作向上的小組是提高學習效果的很好平臺。
三、課堂教學方法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課程改革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多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樂于合作、樂于交流,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得到快樂,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掌握知識,達到目標。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么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出色、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所以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及時評價,關愛每個學生
英語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不可低估的調節作用。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和教師的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導給學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正面評價,那么他的內在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學習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慰,隨之而來的學習外語的積極性漸漸提高,同時喚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學生得到的負面評價過多,就會產生消極影響。有些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對具體人提出具體要求。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及時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使每個學生在既輕松愉快又熱烈緊張的狀態下,學習和掌握英語基礎知識。評價要有藝術性,評價更要及時。除了課堂上的語言評價之外,課改后還對學生進行課堂的互評、自評,評價還分階段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讓評價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哪方面需要改進,哪方面可以繼續發揚,更好地進行查漏補缺。
教學中,教師還應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優劣、性別、出身等的不同而產生親疏和偏向。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機會要盡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差生有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多一份的耐心,多一份贊許的目光,多一句希冀的話語。我們的學生感覺到教師如同父母般的愛護和期望,讓他們找到前進的動力和奮斗的勇氣。
開展課程改革,教師逐步把學生引入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基本定型,課改的過程是艱苦的,會帶來很多的困惑和難題,但重要的是要堅持,我們應該在課改實踐中應該揚長避短,堅持不懈,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力求把教育改革做得更好,取得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