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焰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說出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2)技能目標:通過對鳥卵結構的觀察,提高學生動手探究、觀察實驗等能力。
(3)情感目標:關注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樹立愛鳥護鳥的意識。
了解鳥類哺育的艱辛,樹立關愛父母的意識。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
“鳥的生殖和發育”是人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下冊第七單元第一章第四節。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等生命基本特征是初中生物學的重要內容。作為本章最后一節的“鳥的生殖和發育”,是學習完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動物中的昆蟲和兩棲類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等內容后開課的。
本節教材主要通過對鳥卵結構的探究來認識鳥的生殖和發育,設有觀察與思考等探究活動,有很大的活動拓展空間。教材在引導學生認識鳥的生殖過程和特點的同時,突出鳥的生殖和發育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
(2)教學重點
鳥卵的結構特點和生殖發育過程
(3)教學難點
鳥的生殖、發育過程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雞蛋較熟悉,但對其中結構了解不夠細致,只會土名,沒有對各結構的功能做深層次的了解;學生對鳥的繁殖也很感興趣,但對各種行為的作用不了解。
四、設計思路
通過引導學生對實物的觀察探究,體現互動合作,使課堂活躍、充實,通過播放視頻,使學生了解鳥類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
五、教學用具
雞蛋、鑷子、注射器、解剖針、解剖剪、放大鏡,大燒杯、熱水
六、教學過程描述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作為中學生科學素養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始終是以學生活動為思路設計教學,體現了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改革理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學到文化知識,更促進了動手、分析、思維、歸納等多種能力的提高,展現了“教”與“學”的和諧。播放視頻,使學生認識鳥類生殖和發育的過程。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使繁索的內容簡單化,學生在圖文并茂的氛圍中學會知識,從而突破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