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妍璇
眾所周知,幼兒時期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是兒童接受情感刺激的敏感期,是進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期。幼兒正是通過環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逐漸掌握一定的社會風俗習慣、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傳統文化節日以其獨有的特點存在于兒童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是兒童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并以每年一循環的方式反復出現在兒童的社會生活之中,它以一種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形式,來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
一、我園開展重陽節活動的意義
根據我們幼兒園老師的溝通、觀察與調查,發現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或者是被家人們寵溺的孩子,他們認為別人的付出是應該的,大部分的孩子不懂得感恩、愛護、尊重長輩,基本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思其所思,做其所想,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尊老愛老與感恩的節日,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通過對重陽節的探究,我們發現重陽節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我們幼兒園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家園共育,主要通過各種教育活動或者親子活動來讓孩子回憶爺爺奶奶曾經為我們做的事,理解他們的艱辛與付出,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為爺爺奶奶分擔,所以此活動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孩子們能夠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讓傳統美德深入孩子們的心靈。
二、開展重陽節活動的主要目的
1.幼兒成長的需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社會領域明確規定: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培養理解、尊重、平等的態度。
2.教師發展的需要
教師是教育的先導,什么樣的教師決定了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傳道、解惑、授業者,要完成自己國家、自己民族的文化傳承教育,要發展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教師必須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了如指掌,了解其來源,挖掘其內容,探究其發展。
3.民族進步的需要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近些年來,我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悄悄地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西洋文化強烈沖擊著中國的文化市場。在西洋文化傾注中國的過程中,中國傳統節日逐漸退位、淡化,西洋節日逐漸上演、盛行。為了使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繼續發揚光大,必須從幼兒教育抓起,讓中國心、民族魂深入人心。
三、我園開展重陽節活動所采取的有效途徑
1.日常教育的一日滲透
俗話說,經驗來源于生活,我們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也滲透了很多常規的教育與知識,我們將傳統節日的教育貫穿于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孩子們接觸的更多,生活經驗更豐富,內容也形式多樣,在傳統節日教育與幼兒園各環節活動中相互滲透、有機結合。比如我們重陽節的時候,有兒歌、故事、談話、一起收集的圖片和習俗分享,孩子們已經是完全投入其中,從生活中感受重陽節的意義、氣氛、習俗與所需物品的作用等等。
2.傳統節日的主題墻環境布置
環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節日教育應把握好環境這一教育因素,積極創設和利用節日環境,使環境發揮應有的節日教育功能。我們把重陽節的所需物品通過與家長的收集、與孩子網絡搜索學習與打印粘貼等方式來與孩子們一起把環境創設搭建一起,拒絕老師的一手包辦,多給機會與孩子們一起共同完成,還有帶孩子去老人院去慰問老人等等。
3.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社會交往環境,輕松的區域活動,使孩子的活動空間更大,在個性與社交交往能力方面更能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重陽節的整個期間我們提供制作重陽花、風車等美術用品的用具給孩子們制作美術作品,在構建區可以提供給孩子們搭建大山的用具,可以模仿登山的活動;在語言區可以投放制作書的用具,給孩子們根據自己搜集的內容來自己制作書本等等,根據不同的年齡特點來進行區域材料的投放。
4.主題教學活動
主題教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與區域活動相互配合的課程,主要是補充了區域的知識與理論的部分。每班我們都要求開展主題活動作為我們的核心課程,重陽節的故事、兒歌、體育游戲、健康活動等都需要通過主題課來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
5.家園親子活動
由于許多傳統節日孩子大都在家度過,因此要發揮節日的教育價值,幼兒園應該和每位家長聯系,互相溝通,共同架起一座節日教育的橋梁,家園一致,使節日教育產生良好的教育效益。如在節前我們會給家長布置任務,讓家長利用假日機會帶孩子參觀、游覽、訪友、觀看電視文藝節目等搜集關于重陽節的習俗、故事或者兒歌等的圖片;過節時,我們有針對性地組織孩子開展游戲、討論,并邀請家長參與我們的“獻愛重陽,情暖金秋”的慰問養老院的親子活動,通過親子活動把孩子對有關節日的所見所聞轉化為其內在經驗。
漸漸發現,現在的節日已經不像以前那么隆重與傳統,就像重陽節也是被賦予一種新使命,主要是使幼兒知道,應該正確對待老年人,同情、照顧、關心、幫助老年人,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使幼兒從中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重要性,感受到幫助他人,奉獻愛心所獲得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