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陳靖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真實的情境模擬游戲,讓原本枯燥無趣的數學知識習得變得妙趣橫生,孩子們借助游戲情節,將數學知識巧妙的轉化為游戲本身的內容和規則,再現生活中數學經驗,靈活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游戲中簡單問題。然而,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實現全面發展,就要使智育、體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互相交融,使教育呈現一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美育在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方面有著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班開展的《農家樂》數學游戲中,我們以美育教育為紐帶,將美育滲透于情境化數學游戲中,讓游戲回歸到一真實、完整、和諧、融合的生活世界。
一、情境化環境生活化材料推助幼兒獲得審美愉悅
幼兒游戲本身就是一種無強制性、在情景中發展的一種假想成人的實踐活動。根據《指南》中幼兒數學教育目標:“能夠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且體會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其中包含的一層意思就是數學教育應當聯系生活、寓教于樂、在生活場所和模擬場所中展開。所以,我們選擇了以農家為題材,創設系列農家樂游戲,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生活化的材料中體驗數學游戲帶來的快樂,獲得審美愉悅感。
二、自主協商規則合作游戲推助幼兒培養美的品德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兩點:⑴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幼兒的主體性體現了幼兒是學習過程中發展的主人。⑵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則表達了幼兒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自主游戲環境中,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包含數學因素的材料和情節設計,幼兒在游戲的情節中,無拘束地利用同伴間的相互影響來共同學習、共同促進與提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充滿挑戰的游戲總是能讓幼兒獲得成功感、滿足感。在“快樂農場”這一游戲館中,我們提供了若干只的雞鴨鵝兔、豬狗羊,哨子、計時器、夾子、棍球棒、竹制的雞籠鴨籠羊圈等。開始時,孩子很享受于把動物趕到籠子里,個別男孩子也曾出現爭吵,爭搶著同種動物來趕。針對問題的出現,孩子們一起協商,如何更文明有序的游戲呢?最后大家達成一致,一同制定了幾種游戲方式。首先,挑戰者分為紅黃兩隊,把場地分為兩半,紅隊籠子和黃隊籠子,大家可以挑戰規定時間內誰趕得多,并快速統計所趕的動物共有幾只腳;也可以挑戰規定數量的動物誰用最少的時間趕到相應的家,此時場地需要調整,可針對不同動物設置相應的家,一次只能一人挑戰,大家輪流,時間登記于表格上,便于大家互相挑戰;除了趕的方式還可以換成夾動物送回相應的家,獲勝者同樣可以得到一個印章。在自主協商制定規則后孩子們的游戲變的文明有序,大家能堅持完成挑戰,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個性品德等,美育是一種側重于感性而又能夠促進感性和理性協調發展的教育。
三、靈活構建運用數學知識推助幼兒智力和諧發展
“數學來自生活,最終必回歸生活”,這句至理名言充分強調了數學教育的最終歸宿--用幼兒能理解的數學觀點和方法去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幼兒經歷了實踐、認識、反思,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經驗以后,鍛煉提高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了必然,幼兒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推助了幼兒智力的和諧發展。
在“農家樂”數學游戲中,為了提升幼兒10以內數的運算能力,除在每個區中給物品固定價格進行買賣外,我們還模擬生活中的游戲場,開設了“售票處”“銀行”,顧客游戲前必須先取錢,買套票,每個館的門票價格不一,根據門票的價格算出應付的金額,一次購買門票最多三張,憑票入館,這樣孩子必須得熟練掌握10以內的加減,才能準確算出三張門票總金額,若拿的錢太多要怎么找回等?這些都在游戲中得以鞏固提升。游戲前階段,孩子只享受于取錢這一過程,一次又一次往銀行里跑,很多孩子都是拿著一大疊的錢,在每個館中隨意付款,銀行的錢很快都被孩子們取光。當銀行管理員把問題拋于大家時,銀行的錢一下子就被取光了怎么辦?大家積極探討,最后,我們實行了錢幣獎勵的方式,日常在園各方面表現好的,如值日時當的好、閱讀認真、不遲到等都可以獎勵一元錢,記錄在表格中,獎勵的這些錢在游戲時可以自由取出,我們鼓勵孩子比比誰的得到的錢多,游戲時可以多到喜歡的館中消費。每個幼兒游戲時都有固定基金5元,除了5元之外日常有得到獎勵的金額可以一起取出消費,若日常沒得到獎勵,游戲時只能用這5元來消費或挑戰,孩子們就會積極地去思考怎么樣用這5元錢玩更多的游戲項目。
“游戲是快樂的學習,學習是求知的游戲。”美育滋養下的游戲更加光彩亮麗。美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多渠道,全方位地對幼兒實施美育,創設美的環境培養美的品德,推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