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提及作文,教師指導得有板有眼,但學生作文仍舊是假話連篇,干癟無味,讓人沮喪。我認為這是傳統作文教學遠離學生生活,禁錮學生個性,只有摒棄傳統習作教學。讓習作教學成為師生積極的生命互動,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只有把學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捕捉習作材料,在生活體驗中得到情感升華,才能喚起學生對習作的興趣。同時,作文教學必須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精心組織作文教學,讓孩子以其獨特的視角去感受生活,認識事物。那么,如何指導學生有效作文,聯系我的教學經歷和實踐我覺得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抓住孩子年齡特點,細心引導,使其發現生活
愛玩、好動、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對待事物的興趣由強到弱,“三分鐘”熱情。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激發并培養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欲,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向著認定的目標前進。只有學生學會自覺地寫, 刻苦地練,寫作能力就能主動得到發展,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所說:“ 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 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也就是說,興趣是成功的向導,有興趣的學習能消除緊張畏難情緒。因此,教師根據孩子的這一年齡及心理特點,讓學生走出課堂融入生活環境盡情歡樂,盡情觀察,盡情交流,如:一陣風刮過,操場上落葉飛揚,課堂上的孩子們,心忽地飛到了那里,教師及時引導說, 到操場上去,讓我們盡興地沐浴在落葉中盡情地感受秋之美吧。 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像鳥兒們一樣飛向操場各個角落,有的歡笑著,在操場上飛奔,像在追逐飛揚的彩蝶;有的蹲在地上,一邊觀察一片片形狀各異的落葉,一邊交談;有的抬起頭思索著,像在欣賞天空中每片落葉的舞姿……孩子們沉浸在秋色里已經漸漸進入表達層次,我就及時叫孩子用自已的語言表達所見所想, 這一下子連平時不愛作文的孩子也表達的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二、鼓勵孩子生活實踐,留心觀察,使其走進生活
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教師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把寫作活動當做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就會煥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留個不停。”“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源頭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于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
例如,勞動課上,學生通過參加勞動,親身經歷了勞動的辛苦和勞動場面的熱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寫勞動課的作文,學生就能把在勞動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真實、生動、感人,就能把勞動的激烈場面寫得真實具體。忙假期間,學生參加了家里的種麥子的勞動,有些學生就把他們的勞動經歷和感受寫進作文里,有寫勞動辛苦的,有寫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著實讓人感動。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了、體會了,是寫不出真情實感的。因此,要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防止無病呻吟,胡編亂造,假情假意,說空話,說大話。
三、把握孩子生活實質,精心設計,使其感受生活
人人皆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而我們要重視作文前的指導,極力反對那種作文前“無所作為”,而臨到“寫” 時才嘮叨什么命題、中心、選材、構思之類。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束縛太多,會產生語言貧乏,內容千人一面,缺乏兒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征,創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
四、注重孩子學以致用,耐心輔導,使其讀懂生活
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后,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有一位留守學生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一年前與爸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記得爸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跟身旁,他們出去我跟著,他們睡覺我伴著,生怕他們即將離去……)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表真情。
總之,生活與興趣為學生的作文引來了活水,給作文課堂注入了生命。我相信教師只要引導學生立足與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每位學生都會樂于作文,樂于表達,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