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學
隨著近幾年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成為我校關注的一個重點。如何使數學課堂實現“高效”?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課堂?怎樣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新的知識?成為我們一直探索鉆研的一個課題。現將我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說明如下,衷心地希望大家多提批評意見。
我在課堂教學采取的方法與途徑共分六個步驟:
一、課前預習找問題
預習要先統一思想,正確認識,消除誤區。比如:通過預習學生會感到課堂沉悶,缺少興趣和新鮮感;中下等學生預習有困難;多數學生的預習只重視結果,往往忽略了過程等等。我們覺得,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是不會預習,不知從哪里預習所致。因此,作為課堂教學引導者的我們,就一定要教會學生預習方法,即預習任務。我們采取的是做記號預習法,分理解的、不理解的、新生成的問題,帶著“目的”聽課,解決問題串,同時要鼓勵學生的預習成果,及時地對他們進行有效評價,從而使他們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課上講課時間少
以往我們教師都喜歡精講,多講,生怕學生不會,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像這樣禁錮學生聽課的方法已經落后了,不利于現代教育的發展,我們現在要求講課時間要少,大約10~20分鐘之間,但是不固定時間,開頭、中間、結尾,或整個過程中都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而定,根據學生情況而定。雖然老師講的時間少了,但是一定要精,并且要講透徹,而且備課要更精細,多從學生身上想問題,不要過多設置問題,使學生保持一種輕松感,保持學習興趣。
三、合作探究去疑問
這里我們讓學生以4~6人的小組為單位,探究預習中沒解決的問題,相互幫助,及時反饋信息。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可以平等交流,暢所欲言,基本上都能解決預習中的疑問,這樣有利于低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改進;有助于低分學生穩步前進,并在前進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低分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保持學習的長久熱情。在學生互助學習下,優秀生的學習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首先,有助于優秀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對所學知識“查漏補缺”;其次,有助于增強優秀生的自我意識和學習的調節能力;最后,有助于減少學生的孤獨感,增強自我價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強集體榮譽感。
四、教師答疑大討論
教師巡視指導,深入學習小組,和學生一起討論,收集學生們出現的未解決的共性問題,引領學生在全班展開大討論,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學生指明要點,準確地為學生解決困惑,通過答疑使學生豁然開朗,很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如能在討論中引入競爭機制和獎勵機制,充分運用小組的力量會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這里是學生最喜歡的環節,無拘無束,比較放松。
五、分層作業當堂練
如今的班級學生兩極分化非常嚴重,根據學生的程度,把班級學生分成三個組,其中成績好的為A組,成績中等的為B組,成績較差的為C組。在分組之前給學生講清分組的目的和重要性,幫助學生消除思想中的消極心理,使學生們能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各小組成員情況布置一定的作業,每天的作業采用優化的彈性作業結構設計——分基礎作業、發展性作業、創新型作業。基礎作業,允許A組不做,B、C組都要完成。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舉一反三,將題作些改變,視為發展性作業,供A組和B組完成。設計一些新穎的、難度較大的作業,視為創新型作業,便于A組同學完成,讓他們在更大的空間展示自己的能力,真正獲得學習的喜悅。
六、數學思想勤滲透
平時還應多樹立數學解題思想,在課堂上逐漸滲透,如:方程的思想、函數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形成清晰的數學思維;對于難題,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敢于提出觀點,如改變條件、添加條件、結論與條件互換,原結論還成立嗎?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才能得到培養。另外,對于自己作業、試卷中出現的錯誤,最好能準備一本錯題集,隔一周看一次,如果仍然能掌握,就做上記號,如果又出錯了,隔一周再看,直到學會為止,慢慢地做到絕不出現第二次類似錯誤。把這些題都保管好,以便今后復習中使用。
總之,不論什么樣的方法與途徑,沒有師生間的相互信任與配合都無法實現。因此,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提高。“愛”是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對他們寄予熱切的希望,就會出現理想的效果。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個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學習,在學習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創新,教學的效率才能明顯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都是通過探索實踐形成的,稱不上特色,希望能通過此次交流活動,能夠幫助到一些老師,同時自己也能夠收到更好的改進辦法,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水平整體提高,打造成真正的數學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