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紅
一、創新教學實踐創新思維培訓的內在要求
1.強調立足于知識推解的過程,而非結論
我國雖然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新課改”的征程,但是一直以來我國的教育依然沒有改變以“小學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往往小學教材的內容結構決定了教學的“封閉式”,在教育學和心理學領域許多學者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提出了諸如開放式教學、創新教學實踐的理念,也進行了若干改革與實驗。也就是不主張學生一味去模仿,而是探尋一直創新思維的發展路徑——“發現式”的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并不是要求學生只是記住書本中已經寫好的知識,而是要自主思考為什么,懂得去求真,培養思考的習慣和行為。
2.強調小學語文在課堂中的主體性
這一系列的思考過程并不是依靠一味地模仿而形成的,尋求新知識的過程需要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例如世界上第一座拱橋“趙州橋”,世界奇跡“萬里長城”,有巧奪天工的“馬踏飛燕”,有現代化的信息設備等等,這些都會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得到體現,這是人們創新與創造的結果,這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最好的素材。
3.發散性思維刺激自主創新
創新思維具有發散性特點,也是擴散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比如靈感、直覺、頓悟都是典型的非邏輯思維的表現,創新并不都是邏輯思維的結果,往往非邏輯思維的碰撞往往會發現創新的路徑,在同等的情況下個體所表現的思維創造性水平并不是固定存在的,需要在后天的不斷實踐與磨練中才能發揮出來。而傳統的教學模式講究知識的灌輸,在固定的教學框架下束縛了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比如在活動教學中,可以提出一些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引發孩子們思考。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想象能力都被提高,引導學生注重學習,探究學習。
二、傳統語文教學模式與創新教學模式培養的差異
創新思維的培養實際上是思維發展的高級形式,需要結合對知識掌握已有的水平,探尋新的解決思路,綜合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創新思維本身屬于應變性思維,其特點在于打破常規的同時,在思維上具有獨創價值,這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在適應環境的基礎上不斷開拓視野,結合具體事務的發展的應變性思維。同時創新思維也是一種反定勢思維,長期的學習經驗沒有形成常規和慣例,反對定勢思維對創新的束縛。
1.傳統教學模式強調聚合思維
之所以會展現上述的差異是因為傳統教學框架內,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單項傳送,只是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的對象,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探求如何更有效率地理解和認識知識,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強調的是聚合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散發式思維,這也反映了傳統教學模式與創新教學實踐深刻的思想根源的差異。傳統教學模式雖然在知識的教授上卓有成效,但是不利于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沒有充分尊重學生這個階段發展的天性。
2.創新教學實踐突出發散性思維
聚合思維的優點在于能夠在短時間內讓學生記住知識,是在學習前任的經驗基礎上,往往容易獲取前人的直接經驗。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對權威迷信,認為老師說的、書本上說的就絕對正確,而不會主動對固有的知識提出質疑,也就不能發現問題的弊端,只講聚合思維,知識也就一直停留于前人的經驗上。缺乏創新也就扼殺了發散思維,也就很難在前人的基礎上做出更新的成就。
三、加強創新教學實踐對小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
1.小學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和手段
教師要從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中擺脫出來,融入創新教學實踐的理念,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傳統教育理念,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明確而深刻的創新教學實踐理念需要弱化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樹立“教師為主導,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創造性,這是一次課堂教學立足點的根本轉移,學生也會更主動投入到學習和集體游戲中來,這是“研究性地學”的根本教學目標。
2.小學語文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因為圍繞教師為核心,所以知識的傳授是灌輸型的,學生往往都是被動地學習。想要刺激學生主動學習,需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利于創新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往往有更高的投入度。教師利用創新的教學方法,避免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策略中凸顯“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融入多種教學手段,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積極和熱烈,同時課堂內容在維度上也變得更加寬廣。
3.小學語文教師要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營造利于創新思維培養的學習氛圍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創新教學實踐理念的目標之一,教學氛圍應該是和諧和民主的,學生的思想不應該受到教師“長官意志”的壓制。教師需要保護學是的自主創新的精神,雖然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見解都應該得到鼓勵。學生也應該具備敢于質疑權威的勇氣,教師應該保護學生應有的權利,學生所具備的批判精神有助于探尋知識的缺陷,突破常規,才能以學生為突破舊有的學術體系,在學術研究上才能獨辟蹊徑。
四、結論
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創新語文教學實踐就是為了師生之間營造一種自由、平等、和諧與寬松的教學環境。總的來說,創新教學實踐研究的不僅僅是解決問題的本身,同時也希望把研究的過程和方法明確化,教師在創新教學實踐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參考意見的咨詢者,不能因為存在既定的答案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散空間。同時,創新教學實踐更加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學生的個性能在創新思維環境中得到充分發揮,這也是當前中學新課改提出的要求,符合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路徑。在教學方法上創新教學實踐沒有統一的模板,教學目標也不強求一致,只有在寬松的環境下,語文教學的創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