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金 馮桂華
一、時間、內容劃分
嚴格說來,日本這一節應分兩課時學,但由于公開課,須得有頭有尾,所以我準備揉成一課時上。因此該節課內容相對較多,時間相對較緊。所以必須把本節4大板塊(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工業經濟、東西方文化兼容)這些內容進行重難點取舍:
1.把文化板塊放在前面概述提及一下就行(5~6)分鐘,因該板塊相對容易理解。
2.把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特征揉成第一大板塊進行,預計15分鐘。
3.把工業經濟的特點與分布作為第二大重點板塊,預計17~18分鐘。
4.其余作業及探究題預時6~7分鐘。
二、教學目標展示:
1.讓學生了解日本東西方兼容的文化特點。
2.讓學生理解把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特征。
3.使學生掌握日本的工業經濟的特點及分布特征。
4.針對日本覬覦釣魚島及南海等問題狀況,培養起學生捍衛祖國的激情。
其中第二與第三點作為本節的重難點
三、教與學的方法:課件+示意圖+講授法+練習法+探究法
四、學習過程:(結合課件)
(一)簡介日本的生活風俗習慣及文化的發展過程及日本名字的來歷與含義:日本知多少?
1.日本的飲食:壽司,刺身,天婦羅,懷石料理 火鍋 素面 石燒 燒鳥——吐司 沙拉奶酪 火腿腸。
2.日本其它文化:空手道,合氣道,劍道,相撲,能劇,動漫,電器,汽車+花道,茶道,書道。
師:日本是當今第二大經濟實體,亞洲唯一的科技發達的國家,人口1.2億多,首都為東京。而我們過去印象中的日本是什么呢?是侵略者?是鬼子?漢時就稱其為倭人;民清時日本常偷襲我國東南沿海,因此又叫其倭寇;其實漢唐時期以前,日本只是我國東邊的一些小島,于是稱其為東瀛、扶桑;又自稱為 “八大洲”或“八大島”,甚至稱為 “小中華”?為何?四世紀大和族統一后,定為大和國,于646年大化改新,仿效中國唐朝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加強了天皇的權利,又派遣唐使到唐朝學習,像鑒真一行東渡日本的傳授,使日本的建筑樣式、藝術形式、飲食住行等方式,日文中的假名也是取自于中國的草書和楷書的偏旁部首,日本的方方面面無不烙印著唐朝的紋理,滲透著唐朝的影子,所以當時日本人就自為“小中華”,以為自己就是中國人的一部分。
日本是一個好學的民族,明治維新后又開始學習西方國家,又染上西方國家的印記,不斷強大起來,,更是提倡武士道精神,重視劍道、相撲這些剛性文化,例如相撲手在國中的地位是極高的,當時的一位女明星宮澤理惠未曾嫁成相撲手貴乃花;但日本人也很講究繁忙之后的悠閑:具有柔性的一面,有著自己的花道、茶道、書道,傳承發展了中國的并竊為己有了。
總之,日本文化具有東西方文化兼容,傳統與現代并存,是“刀”與“花”這種剛柔相濟的結合體!
回過頭來看看日本的初義,日本人認為他們所在地是太陽神的的地方,天皇就是天的兒子;而今也稱日本是日出之國,日本人的國旗、軍旗也叫太陽旗,國徽是菊花旗,象征皇權,把開遍全國的櫻花作為國花,憎恨山茶花,認為荷花是死神的象征!
日本的名字很多:東瀛,扶桑,倭國,小中華之說,日出之國——文化中包含著“刀”與“花”的真經,具有東西方文化兼容的特點。
(二)學習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征:
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本土組成
2.探究:日本的地形,河流。氣候特征;在了解其氣候特征時,須跟英國倫敦、中國北京的氣候相比較:
提示:東京冬季較北京溫和,夏季較北京涼爽,降水較多。其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但與受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深刻的倫敦比較,其海洋性弱了,而季風性反而強了點。
3.日本的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這有利于日本發展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業和對外經濟聯系密切。
4.了解日本的火山地震,富士山和其防震情況。——采用鋼管骨架網狀包裹,或在高層屋頂加固積層橡膠。
(三)學習課本32頁,了解日本的資源?——空間狹促,資源匱乏。
注:日本為了尋找空間,尋找資源,伙同意大利德意志法西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中國死難30多萬人還以各種方式屠殺中國勞工100多萬,但其罪行也需要加倍償還的,事實上也為其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受到了聯合國的制裁,使其經濟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但其強大的生命力阻擋不了科學發展的腳步,日本想方設法發展經濟:在國內加強教育科技的發展,生產出高精尖產品出口國外,換取外匯,又從國外廉價地收購原料燃料進行加工,于是把工業布局在沿海地區,以便于進出口,或者是把污染大的,耗資源多的重工業轉移到國外進行,去尋找發展空間。總之,日本的經濟具有嚴重的對外依賴性:
(四)日本的幾大工業區及特點
五、回顧知識與小結,并完成相應的練習
六、生成討論題(通過這一題來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有人說,日本科技發達,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但國土狹小,資源短缺;聯合國應該倡議世界給日本點領土和發展空間,好促進帶動整個世界的發展。
提示:(建議性的)從道義上說,絕對不行。
日本曾發動世界大戰,搶劫中國與世界,對中國的殘忍橫行是慘不忍睹的:南京大屠殺,殺死中國人30多萬,同時使盡各種卑鄙手段屠殺中國勞工一百萬多,他們當時對中國有點同情嗎?;明朝時日本倭寇就偷襲中國東南沿海,今天又覬覦中國的釣魚島、背后支持慫恿臺灣,還與美國 菲律賓合計合謀 中國南海等問題,面對這些我們不應該咬牙切齒,恨之入骨嗎?!我們應該理智地捍衛我國神圣的領土!況且日本發達了,他會給發展中國家很多好處嗎?只會讓世界越來越貧富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