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高三第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是:按章節捋清知識點,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構建章節知識體系,配合經典的題例、將主干知識、重點知識向縱橫方向引申和拓展。通過復習將知識系統化、網絡化,以利于知識的遷移,這是學科能力培養和提高的前提;形成較熟練的生物學思想、思維、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較強的應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輪復習歷經一個學期的時間,復習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二輪復習的質量和高考成敗。以我以往數年帶畢業班的經驗來看,第一輪復習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做。
第一,全面閱讀教材,實行地毯式,拉網式清理,查漏補缺,覆蓋所有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來夯實基礎。諸如基本概念、規律、原理的內涵和外延,對概念中的重點詞句要劃出,明確運用范圍。還有如本節聚焦,它是每一節要解決的核心內容;課本插圖,它是直觀理解知識點的各種模型;思考與討論,是針對每一章節所學核心內容提出的一種現象或一個問題,通過思考和討論進一步理解和應用其核心內容;相關信息,是本節相關知識的拓展和聯系,它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對應知識。縱觀近三年來的高考試題,幾乎將近一半的分值是考查基礎知識,如2015年的高考試題的第一小題,ATP所含元素種類的知識就在課本88頁的旁欄相關信息中;第二小題的有關生長素知識的考查在課本第48頁和第54頁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包括第四小題的演替內容,都是平常不很注意的角落。甚至后面的選考題都有基礎知識的考查。所以扎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學生取勝于高考所必須具備的。
第二,把相關知識適當聯系,建立章節知識網絡。高考中的另一部分試題是中等難度的。看似新題,但模型都在課本中,關鍵是知識的遷移。如2015年高考試題的第30題有關激素和神經調節的知識就是這種情況。只有梳理好單元內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才能合理靈活的進行知識的遷移,解決考題中設計的新情景問題。
第三,加強實驗復習。實驗是生物學的基礎,是每年高考必考題型。本身考試說明對實驗與探究能力要求就很高。(附考試說明如下:(1)能獨立完成“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的生物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2)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3)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方法。(4)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加之學生都沒有機會進行親自動手實驗。所以實驗題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縱覽近四年的高考試題,如2012年的第30題。2013年的第29題,2014年的第32題,2015年的第29題。均是得分率很底的實驗題,所以加強實驗部分的復習是學生勝出高考的一個重要籌碼。高考實驗題力圖通過筆試的形式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力圖通過一些簡單的實驗設計來鑒別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要求的任何一個實驗都包含著一定的實驗思想和方法,這些思想和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生物科學的研究當中,能否將學到的思想和方法遷移到新的實驗情景中或相關生物實驗探究中,是高考對考生實驗能力考查的具體表現。因此在實驗復習中讓學生要認真領會每個實驗的設計意圖,總結實驗方法,對基本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這樣遇到實驗題型才能臨陣不亂。
第四,運用生物學的基本觀點指導復習。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觀點如下:生物的物質性觀點;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生物進化的觀點;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等。
總之,一輪復習,重在生物學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在復習中把目標定在梳理課本知識,加強和鞏固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及時解決仍然有疑問的知識點,每個考點逐一過關,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參與構建一些知識網絡,變課本知識為自己的學問,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