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潘小婷
美術活動,是培養幼兒審美創造力的一種表現,幼兒的繪畫過程是幼兒追求美、向往美、表達美的過程。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大膽的推行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從誘發興趣、啟發思維,激發創意入手,培養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讓幼兒發揮其最大的潛能,使他們通過繪畫的形式來展現生活中的美和揉發內心世界的美。2~3歲幼兒以涂鴉為主,喜歡擺弄他們能接觸到的繪畫工具,比如鉛筆、蠟筆、粉筆、鋼筆甚至樹枝、木棍等,在他們認為能畫的材料如紙、書、墻、地板上又涂又畫,當他們看到自己涂畫出的線條時,就感到非常的高興和滿足,但有些幼兒對繪畫不感興趣,在美術活動中不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就是眼淚汪汪,不要畫畫,幼兒繪畫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也是可以引導的,所以只要在平時的繪畫教學活動中,特別注意幼兒的繪畫興趣培養,下面是我的經驗總結:
一、采用豐富多彩的導入方式,激發幼兒興趣
繪畫活動中我有很多種導入方法,如采用實物導入、謎語導入、故事導入、兒歌導入、游戲導入等,以豐富多彩的導入方式,來激發幼兒的作畫興趣。
繪畫活動往往需要參與者帶有巨大的熱情。對生活冷漠、缺乏熱情的人是創造不出感人的作品的,幼兒也不例外。如果采用單一的方法導入課題,會使幼兒感到厭倦,不能激發幼兒創作欲望。所以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努力創造一個美妙的充滿感情色彩的、能引起幼兒情緒激動的情境與環境,使之親臨其境,產生追求美、表現美的欲望和熱情。例如:在進行繪畫“小金魚”教學活動中,運用表演導入法。首先準備大幅的主體背景,有水草、卵石、各種生物等等。再畫幾條不同形狀的小金魚隱藏在水草里,并系上線以便隨時拉出。在進行導入時,我一邊輕輕唱“魚兒,魚兒,游出來,游出來。”一邊將一條條小金魚從各個方向拉出來,此時孩子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我趁勢要求幼兒每人畫一條最美的小金魚送到小河里游一游。此舉大大激發了幼兒畫畫的欲望和靈感。
二、探索創意的教學方式
幼兒的繪畫能力不僅僅是先天的,靠后天的培養和努力而成為畫家的例子也屢見不鮮。我們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掘幼兒的智慧,教會他們繪畫的本領,培養和發展他們繪畫的能力和技巧,讓他們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即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又要拓展他們的思路,使他們張開想象的動翅膀,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繪畫手法,發展他們的表現能力。
三、幼兒在主動參與中,增強繪畫興趣
小班幼兒基本處于涂鴉的表現期,對枯燥、單一的臨摹不感興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繪畫學習的原則,在繪畫活動中,先讓幼兒通過觀察,在情境中培養感情,激發興趣。例如,幼兒學習繪畫線條,先帶幼兒去觀察飼養角,看看里面的小動物,觀察一下籠子的樣子,在進行繪畫時,為每個孩子準備一張印有大灰狼的白紙,用故事的形式開頭:“動物園里的大灰狼跑出來了,會傷害我們的小動物,現在請小朋友把它關到籠子里去。”孩子們自然而然畫了許多密密麻麻的線,把大灰狼關在里面。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培養了孩子們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我還根據本地的自然環境、季節變化,引導幼兒觀察環境,體驗生活,讓生活成為繪畫的源泉。如春天帶幼兒到空曠的田野中去放風箏,孩子們盡情地玩耍。回到教室,師生共同把剛才的情景回憶一遍進行繪畫,我不用示范,幼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自然而然表現出來。雖然在構圖、色彩方面尚有所欠缺,但畫的內容是孩子親自經歷的,真正成了繪畫的主人,體會了其中的愉悅,興趣也隨之增加。
四、在繪畫過程中,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成功感
繪畫過程中是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過程,無論是對繪畫能力強還是弱的孩子,教師都應做到因勢利導,充分尊重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創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善意地接納每個孩子的作品,對于孩子點滴的進步、閃光點加以表揚、鼓勵。例如,孩子在繪畫中,把頭發涂成綠色,不加以指責,反而表揚他的勇于創作的精神。小班幼兒年齡小,在繪畫中,邊畫邊說話的現象較多,我也不橫加制止,給孩子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繪畫環境。
五、積極正確的評價作品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別人的認同。幼兒也不例外,而且,這種渴望得到贊賞的心理比成人更強烈。而幼兒繪畫的潛力各有不同,應優先考慮對他們創造性的培養,不能只拿“像與不像”“行與不行”作為評價一幅幼兒作品的標準。
我們作為輔導教師不應束縛幼兒的思維,要積極鼓勵幼兒放飛想象的翅膀,誘導幼兒自發的表現,宣泄其內心的情感,從而提高繪畫興趣,實現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