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華
確立目標(指導):
1.能正確認讀“懦、辯、恥、逝、殿、掘”6個二類字及“驕傲、傲慢”等19個詞語,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寫人物神態或動作的關鍵詞,感受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從而有感情地朗讀陶罐和鐵罐之間的對話。
3.明白要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五步“教學流程:
設疑(給方向)→探究(找方法)→爭辯(比思路)→答疑(評歸納)→訓練(練技能)
掌握學法(引導):
一、直接點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請跟老師板書“陶”(課題已板書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筆是“橫撇彎鉤”。(同學們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預設):陶罐是什么物品?
師:陶,是用黏土燒制成的。(出示圖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將難讀的語句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3.檢查字詞。(出示課件)
(二)整體感知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選詞填空)
出示課件:鐵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 ),而鐵罐( )了。
光潔、樸素、美觀、無影無蹤、奚落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課文的1-9自然段,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
1、師:鐵罐常常奚落陶罐,那他是怎樣奚落陶罐的?請讀課文的第1-6自然段,讀讀鐵罐的話,看看鐵罐是個什么樣的人?
出示課件:1-6自然段
生預設:鐵罐很傲慢,自以為是……
師:同學們說得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人物神態的詞語,其實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詞語。
出示課件:“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師:老師把“傲慢”變成紅色,那么“傲慢”是什么意思?(生:驕傲)。傲慢是這句話的關鍵詞,通過“傲慢”,我們能知道說話人當時的神態,還能理解說話人當時的心情。這個詞還能讓我們讀出傲慢的語氣。誰來試一試?(指導生讀,評價)
2、師過渡:傲慢表現人物神態的關鍵詞,而且這些關鍵詞出現在對話時的旁白(提示語)中,對話中的旁白可在句子中有三個位置:句子中、前、后。請你找到旁白后再劃出表現鐵罐神態動作的關鍵詞。
生:同桌合作劃出表現鐵罐神態、動作的詞語。(師生匯報交流)
師:用同樣的方法,找出描寫陶罐神態、動作的詞語。(學生匯報)
3、師:將說話人的神態動作帶進對話中去,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小組內分角色朗讀2-7自然段。(小組間比賽)
(二)學習第7-9段,學生自己歸納表達陶罐和鐵罐神態或心情的詞語。
師過渡:關鍵詞能讓我們一下就知道人物的神態動作,可是作者有時不會在提示語中加上這樣的詞。(出示課本7-9自然段。)
1、請讀7-9段,考慮陶罐和鐵罐各自的心情變化?小組內討論并確立一個最恰當的詞語加到句子中,然后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匯報學習。
a.生(小組代表)預設:陶罐很溫柔、不生氣、和氣……鐵罐:發瘋、更加生氣、怒火沖天……
b.引導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生評價。
c.分角色朗讀鐵罐和陶罐之間的對話(2-9自然段)。
①教師讀提示語,一生讀鐵罐,另一生讀陶罐的話;②自由組合讀
3、總結陶罐和鐵罐各自的優缺點。
(三)學剩余自然段
出示課件:默讀剩余自然段,按課文內容填一填。
四、拓展延伸,提高應用能力
出示課件:
很多年以后,受了傷的鐵罐也被人挖出來了,他( )對陶罐說:“對不起,我只看到了你的缺點,沒看到你的優點。”
陶罐( )說:“人人都會有缺點,也都會有優點,我們要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
1、學生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讀。
2、師過渡:表示人物神態、動作的關鍵詞都來源于生活,只要善于觀察,你的寫作就會變得非常生動。請大家來看:一生出場,表演:邊笑邊說話。
3、師:誰能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寫成一句話?
生:預設:某某笑著說:“今天真高興!”某某大聲笑,說:“今天真高興!”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中感受到,在語文教學中,要想真正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當中去,教師的語言和引導的話語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會設計什么樣的教學路子。
由此,我還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通過老師的教學,讓學生能看見課文中描寫的形象。當然這種“看見”并非親眼目睹,這是意象上一種的感受,是“仿佛看見”了。這“仿佛看見”雖不甚分明,卻是活生生的,雖比不上照相式的“看見”清晰,卻更為豐富,更為貼近兒童,而且留有寬闊的想象余地。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就要淡化內容的分析理解,強調獨特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