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樹和
只要是你在學習數學,計算就伴隨著你,無論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隨著時代的推移,社會的進步,計算能力在學生的心中會越來越顯得不重要,因為在小學低學段,會讓學生學會計算器的應用,學生過早享受到了高科技帶來的好處,這樣的結果,會讓學生降低計算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視程度,從而對計算器的依賴,到了高年級他們會躲著老師偷偷地使用計算器計算,如此一來,,他們不會去掌握計算的方法,人有了捷徑為什么不去走呢?久而久之,學生的計算能力整體情況就一般般,針對這樣的情況,本人有以下想法:
一、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低年級段,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比如在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了0~9以后,就會讓學生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這時要引導好學生對計算的興趣,多加練習,提高準確率和熟練程度,從而獲得成就感,學生就覺得計算很好玩兒。計算是枯燥的練習,要將枯燥的事情設計成豐富多彩的游戲,讓學生在練習中體驗計算的樂趣。
漸漸地,學生的計算興趣開始激發,也許這將影響他們一生對計算的態度。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計算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學生在計算時出現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就一兩個給概括了,一些老師片面認為學生計算錯誤,是因為學生粗心大意引起的。我不以為然,粗心大意只是一方面,對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對知識的錯誤記憶和不良的學習習慣是造成計算錯誤的主要原因。譬如:看錯題、抄錯題,草稿時亂寫亂畫,非5非6的,記憶乘法口訣時出現一些二六十八,四八三十六等等,這些習慣一旦形成,錯誤就很難糾正。因此,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平常練習時,要嚴格要求學生看清楚、寫清楚、記清楚,嚴格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三、增強簡算意識,提高計算的靈活性
在掌握基本知識以后,學生可依據算式、數據的特點,利用運算定律、性質及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使計算過程簡化、簡潔,這既是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發現事物規律的一種品質,又是訓練學生思維敏銳性、靈活性、發散性的重要手段。六年級學生歷來對于圓周率的計算都存在一個難以跨過的難關,如果加上記憶,在輔助以積的變化規律,不但算的準,而且還算得快。譬如:3.14×14.4,在學生記住3.14×(1~9)的基礎上,通過乘法分配律得到3.14×10=31.4,3.14×4=12.56,3.14×0.4=1.256,31.4+12.56+1.256=45.216.通過這樣一些方法,不但降低了計算的難度,同時增強了簡算的意識,也提高了計算的靈活性。學生愿意計算,也樂意使用簡便計算。
四、以口算作為突破口,直指學生的心算,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途徑
但凡計算能力較強的心算,其口算能力是較強的,競賽是最好的形式,競賽的形式是多樣的,可口算接龍,可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較簡單的口算題,也可舉手搶答等等,以競賽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口算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這對學生的綜合計算能力有很大的裨益。譬如,學生在計算587-298時,如果按照豎式計算,就涉及連續退位,這本身對學生就有難度,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去觀察,就會發現,298距離 300較近,那么,先減去300,再思考多減去了2,應加上2,就能得到正確結果。
五、態度決定計算的效率
在2001年,前南斯拉夫傳奇教練米盧蒂諾維奇帶領中國足球隊首次闖進世界杯決賽階段后,他的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成為當時風靡一時的經典。誠然,對于那些有一定能力但態度不怎么端正的學生而言,這句話是非常適用的。
總之,計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個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的個體差異、教材的編寫特點出發,多聯系生活實際,多創設富有樂趣的計算平臺,讓枯燥的計算煥發出它應有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