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宗恒
識字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根本,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同時又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新課標明確要求:小學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而身居山村荒野的農村小學的莘莘學子,他們因環境而孤聞寡見、缺聰少穎。教師何以執教?筆者從教學實踐中蹣珊而來,僅以殘言斷語留于其下,望仁者見諸不吝賜教。
一、激情生趣,引發識字動機
激情和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這樣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產生了強烈的激情和濃厚的興趣、就會引發其內在的強勁動力,從而進行執著的探索與無畏的追求。學生亦然。那么,如何在低年級識字教學活動中激情生趣呢?筆者施以如下策略:
1.創設快樂、輕松的課堂氛圍
俗話說:“快樂生激情,煩惱出愚鈍。”為了讓孩子們有個快樂、輕松、舒適的課堂氛圍,我首先建立了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使老師和學生處在平等、民主互動互助的關系上,取消了“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干,刪釋了他們心理和精神上的自擔。讓他們得到了課堂上的真正快樂。
2.巧妙引人,誘發學生識字興趣的產生
一堂課能否成功,課堂引入至關重要,俗話說:“一個良好的開端等于事情成功了一半。”例如,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游戲的特點,在教“蘋”字時,將一個蘋果形卡片分成兩半,一半“艸”,一半“平”,讓兩個學生各執一半進行對對碰,拼成一個大蘋果,上面就是“蘋”,然后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有“艸”?讓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義,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使識字興趣在課堂中持續健康發展
維持高漲的學習情緒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是課堂識字的有效策略。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情趣易起易落,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時變換激情手段,建立行這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多以表揚伴隨學生,來一點稱贊和鼓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就不會曇花一現,反而更加濃厚。
4.運用多媒體設施,調動學習興趣
二、強化識字能力,讓學生自主識字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認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讓學生自己發現,自主識字,就要授之以法,培養自主識字能力,以減輕學習壓力,少走冤路,我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以下幾種策略:
1.適時歸類
漢字的構造有象形、指示、會意、形聲等種類。教師根據其特點和規律進行適當歸類,既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又能擴大學生識字的范圍。例如,要認識的“桃、樹、林”都是帶有“木”的字,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通過比較發現這些字的異同,使學生得出結論:帶“木”的字都與木頭有關。同時進行拓展,讓學生想一想還認識哪些帶“木”的字,再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課本上的生字,而且還認識了一些課外生字,拓寬了識字面。
2.隨文識字策略
語文教學強調理解要聯系具體語言環境,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因此,我在識字教學時,常常引導學生把生字所在的詞語圖畫出來,通過理解詞語或句子以及這段話來認識和理解這個字,減輕了學生識記生字的壓力。
3.整合變換
很多漢字都是由字根或加減筆畫,或調換偏旁,或再加一字而成。我在教學中,從學生年齡和心理實際出發,進行一些漢字小魔變,歡樂對對碰,火車節節開等游戲活動,把要求識記的字要么整合,要么增減筆畫,從多角度、多渠道進行變換比較,使學生牢固了字形,牢記了字音,理解了字義。
4.筆下生花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讓學生動手描一描,寫一寫所識之字,既能強化識記,又能養成勤于動手,做事認真的好習慣,還能使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美,獲得一舉多得的效果。
三、拓寬視野,廣涉博取
低年級識字不能只局限于課本,要拓寬視野,引導他們廣涉博取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常布置一些課外作業,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如影視屏幕下的條文、家族的對聯、街坊商場的標語、廣告牌等,讓他們所學的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達到學用結合之目標。
2.博覽群書,做文章中的采花郎
古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是知識的海洋,要想學生多識字,認得清、記得牢,就必須引導學生多讀書。俗話說:三天不讀口生。引導學生多讀一些益于身心的課外書,既能使學生所識之字得到鞏固,又能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使學生語言素養大受禆益。
識字是孩子們建造人生的基礎,是他們走向成功的橋梁,特別是農村孩子,將來才能不被社會遺棄。所以筆者出以此策,旨在拋磚引玉,望仁者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