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娟 王藝奇 邵尊
一、國外研究綜述
國外學者關于銀行不良貸款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基于宏觀經濟層面和銀行經營層面。Salas和Saurian(2002)以西班牙銀行為研究對象,通過面板模型,運用1985-1997年的宏觀經濟數據和銀行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宏觀經濟政策,管理激勵,信貸組合水平和市場支配能力對西班牙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有顯著影響。Ranjan和Dhal(2003)同樣利用面板模型,對印度銀行不良貸款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信貸成本變化,銀行的資產規模,都是銀行不良貸款主要影響因素。Berge和Boye(2007)研究了1993年至2005年北歐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發現利率水平、失業率對銀行不良貸款率均有較大影響。Somoye和Christopher(2009)研究了1986年至2005年尼日利亞銀行業不良貸款問題,發現宏觀經濟運行不穩定、高通貨膨脹率、貨幣供給量增加都會引起銀行不良貸款率提高。Bock和Demyanets(2012)通過使用VAR脈沖響應函數,分析研究含中國在內的25個發展中國家的銀行不良貸款問題時得到了相同的結論。經濟增長惡化、增速變緩,匯率貶值,貿易條件惡化等宏觀經濟因素都會引起銀行不良貸款產生,降低銀行信貸資產質量。Simon和RKwan(2003)利用面板模型研究了亞洲7個國家8年間的銀行運營成本和其不良貸款之間的關系,分析了銀行效率對其不良貸款率的影響程度,研究發現銀行運作效率低是使銀行不良貸款率高的重要原因。Podpiera和Weill(2008)以捷克商業銀行1994-2005年的銀行數據研究銀行成本效率和不良貸款率之間的關系,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銀行成本效率和不良貸款率之間呈負相關關系。
二、國內研究綜述
國內學者對銀行不良貸款影響因素的研究也主要是基于宏觀影響因素和微觀影響因素兩個方面。謝冰(2009)選取了國內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進出口總額、財政收入、貨幣供應量、股票價格指數(上證綜合價格指數)七類宏觀經濟指標對不良貸款率的宏觀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發現宏觀經濟因素對不良貸款率的影響顯著,宏觀經濟景氣有助于不良貸款率的下降。王光偉、童元松(2014)在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利用2005-2013年的季度數據,研究了GDP增長率、匯率水平、資本充足率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得出上述因素均對銀行不良貸款率具有顯著影響的結論。馬振國(2015)分別以五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和五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凈利差、GDP 季度增長率、制造業PMI指數、M2的季度增長率以及百城房價指數季度變動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研究認為房地產行業、制造業這些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對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很顯著,商業銀行自身經營指標對其不良貸款率的影響也十分顯著。陳奕羽(2015)采用我國上市銀行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二季度的數據,選取了成本收入比、存貸比、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資產規模作為銀行經營管理的度量指標,選取GDP増長率、M2増長率作為宏觀經濟的度量指標,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進行了研究。研究認為,GDP増長率和撥備覆蓋率對不良貸款率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而M2增長率、資本充足率和銀行資產規模對不良貸款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銀行自身的成本收入比、存貸比對不良貸款率的影響并不顯著。宋娟(2016)以次貸危機前后為時間節點,采用2009-2015年期間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以及各行業經濟指標季度數據,建立加滯后項的Wilson模型,實證研究宏觀行業因子對我國不良貸款率的影響。研究認為,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MFI增長率、房地產企業投資完成額REI增長率和M2增長率對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率有顯著影響,且MFI增長率、REI增長率、M2增長率的下降會引起不良貸款率的上升。夏琦(2017)利用面板模型,選取我國16家上市商業銀行2007-2015年的年度數據,分析銀行非流通股中不同性質的股權比率和銀行前五大股東中不同所有制性質股東的持股比率對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研究了在我國新一輪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推進的宏觀環境背景下的銀行所有制結構變化對不良貸款率的影響,研究發現非流通股比率、國有股比率、境外發起人股比率與不良貸款率之間均呈正相關關系,境內發起人股比率與不良貸款率存在著負相關關系。(作者單位為云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