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豐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依據《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基本理念,本課在設計時堅持學科特點以身體練習為主,遵循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保證基礎、強調選擇、關注融合、重在運用,為學生建立終身體育和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奠定基礎。
本課堅持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研究如何在學生掌握基本的靜態核心力量練習方法的基礎上,將動態的核心練習方法滲透于體育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核心力量練習方法的同時,進行難度上的提升,增加課堂練習內容的層次性,培養學生自我挑戰與拼搏向上的精神。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核心力量訓練是一種力量訓練的形式。所謂“核心”即人體的中間環節,就是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包括骨盆在內的區域,是由腰、骨盆、髖關節形成的一個整體。同時核心肌肉群擔負著穩定重心、傳導力量等作用,是整體發力的主要環節。
(二)鍛煉價值
本課在整體設計中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充分關注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興趣和需求。同時身體核心區對上下肢的活動、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強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對運動中的身體姿態、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術動作起著穩定和支持作用。
本課主要采用固定的動態動作模式進行單一動作練習與組合動作練習,練習主要分為“肌肉激活”“核心區動態動作練習”等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區力量,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興趣,使每名學生都受益,主要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身體激活,提高學生進入主體練習后的運動表現同時避免受傷。
2.重點采用腰腹部位的練習內容進行核心區力量的動態練習,使學生快速學會動作、掌握動作以及運用動作,最后達到核心區力量增強的效果。
3.采用單一的動作學習與動作組合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增加動作練習方式的多樣性,從而達到充實課堂以及提高學生練習效果的目的。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三男生,正處于力量發展的快速時期,此時對他們進行力量訓練效果較好。
根據學生身體特點以及整體課程的設置,采用單一動作練習與組合動作間歇練習2種方式提高學生核心區力量水平,在避免練習單調、枯燥、乏味的同時,使學生體驗運動的成功感,增強學練的自信心以及練習的獲得感,最終達到學生體能有明顯提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