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當我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官網(wǎng)看到“第三屆全國學校體育優(yōu)秀教育教學案例評比”通知時,一股參評沖動涌上心頭,于是我仔細研讀評比要求,開始撰寫參賽案例。
我曾執(zhí)教過1節(jié)《軟式壘球:揮棒擊球技術(shù)》的市級公開課。在試教過程中,我針對學生的練習情況,嘗試一次次改進教學器材,最終成功服務于課堂。公開課結(jié)束后,針對專家和同行們提出的意見與建議,我進行了梳理與反思,希望借此次案例評比,把自己的理論與實踐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案例的原型一直在腦海中,本以為自己可以一氣呵成,但到了真正下筆時,才真正體會和理解到什么是“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撰寫文章的第一步是確定題目。什么樣的題目才能準確表達我對器材改進服務于教學主題呢?于是,第1稿時,我把題目定為“球的變化”。過了幾天,我把文章拿出來再讀了讀,總覺得這個題目不滿意,于是將“球的變化”改為“改變球的大小,激活體育課堂”,并將文章重新進行了修改,完成了第2稿。過了一段時間,當我第3次拿起文章再讀時,怎么看都覺著題目有點“礙眼”和“空洞”,好像還沒有完全表達這篇案例的主題。于是我就把題目改成了“改變,從球的大小開始”,想表達“球體大小的改變,僅僅是轉(zhuǎn)變教學理念的開始”的改革思路,并繼續(xù)推敲,完成了第3稿。這時距離交稿截止時間還有1個月,我反復研讀這篇案例,還是覺得題目中缺一點我想表達的意思,總是沒有那種看著通暢的感覺,雖反復思考可仍然沒有想到滿意標題。此時,我深感要想寫好一篇文章真不容易,心中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墒牵瑓⒓印吨袊鴮W校體育》雜志組織的“全國學校體育優(yōu)秀教育教學案例評比活動”是我一直以來的1個夢想,我已經(jīng)缺席了2次,這次已經(jīng)做到了這一步,能放棄嗎?我靜下心來,再次認真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案例,結(jié)合當時的思緒,豁然開朗:“改變,不僅僅是從球體的大小開始”不是更確切嗎?題目就這樣確定了。然后我對案例進行了第4次修改,檢查文字與配圖,完稿后填寫報名表到郵局匯款,再將案例與報名資料打包發(fā)到指定郵箱,一切處理得那么順暢。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我收到雜志社寄來的一等獎證書時,心情無比愉悅。回想幾次修改題目與改稿過程,彷徨與執(zhí)著共生,艱辛與收獲并存,實踐說明,只要你堅持、不放棄,成功就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