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鵬 陳昉
從目前國內多數創業孵化器的建設運營與后期管理能夠發現,支持創業孵化器不斷完善的根本在于高職院校是否具備了相應的運營條件。那么針對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的建設運營與管理的進一步研究也顯得尤為必要。為此,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運營管理的基本條件與措施,以便支持高職院校眾創空間孵化出更多的創新創業項目。
一、基于眾創空間的創業孵化器功能概述
眾創空間的發展是順應創新2.0時代的創新性創業趨勢,其用戶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的全新理念,是支持創業孵化器產生市場推動作用的根本。高職院校建設創業孵化器的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實現創業夢想的平臺,然而如果高職院校所建設的創業孵化器僅局限于本校師生,其本身的創業資源要素也會相對匱乏。如果要孵化原始創業的成果達到可行性較高的市場化運營維度,必須將其推向社會層面。由公共服務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帶動創業孵化器的快速發展,并培育原始創業項目。因此,高職院校所建設的創業孵化器項目,并非僅針對本校使用,而應當是開放性的公共創業服務平臺。北京的創客空間、深圳的柴火創客空間、上海的新車間、杭州的洋蔥膠囊等極具代表性的創業孵化器實質上也是在眾創空間理念的影響下,逐步開放了多種運營方式,以及多重管理模式,最終為眾創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創業項目孵化創造了有利條件。高職院校建設創業孵化器,也要站在時代發展路徑,充分審視自身的發展條件,并衡量是否達到了眾創空間的創新理念與發展機制,才能以合理的運營管理手段支持創業孵化器的可持續發展。
二、高職院校發展創業孵化器的建設運營條件
首先,開放性是指創業孵化器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針對除在校師生之外的社會群眾開放。在保證一定利潤空間和維護成本的前提下,將創業孵化器作為廣泛吸納社會資源的平臺載體,促進本校創業者與社會創業者的信息對接,形成支撐創業孵化器運營成本的必要條件。因此,開放性決定了創業孵化器是否能夠完成基本的自身成本維護,以及信息對接的開發性程度。
其次,協同性與互助性是相互并存的依托關系,在國內多數創業孵化器的運營期間開展了訓練營、沙龍、比賽、培訓等促進會創業者相互交流的運行機制。這種基于活動范本的學術交流或者資源交流,本身也是共享機制的延伸,因此形成了創業項目協同發展的潛力。并在資源共享機制下完成的協同創業的可能性,即便沒有獲得渠道資源,也可以在相互研究和相互啟發的過程中,形成由“聚合”到“聚變”的積極效應。因此,高職院校發展創業孵化器的建設運營條件中,互助性與協同性相互依賴共生共存。
最后,對于便捷性的理解范疇是基于兩個側面的深度考量。一方面,創業本身并非單人完成,其創業團隊中的每一成員都需要各司其職,在相關項目尚未成型的階段,必要的場地和基礎設施,是維護創業人員共同商議發展對策的基本條件。高職院校發展創業孵化器就需要提供這樣的場地與設備,創造較高的資源使用便捷性。另一方面,舉辦活動、展示創業成果、分享創業項目的發展策略等等,皆需要長期服務機制的資源補充。這些資源體現為工商注冊、金融服務、法律服務、政策補貼等等,如果要孵化創業項目,就必須提供這些服務,而且要針對創業項目的具體需求,提供服務本身的便捷性,才是高職院校發展創業孵化器的根本要素與基本條件。
三、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后期運營管理的措施
建設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的初期,多數地區的高職院校得到了政策支持,補充了材料、設備、設施等一系列支持創新創業活動的基本要素。但是并未針對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的基本功能屬性予以開發,忽略了眾創空間在發展過程中的運營管理條件,以至于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的開放性、協同性、互助性、便捷性等相關服務功能極為有限,或者是資源共享度足夠,但并未孵化出令人滿意的創新創業項目。而這些問題都是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后期運營管理的弊端和詬病。為了進一步解決以上諸多不利因素,需要進一步探討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后期運營管理的具體措施和可行性方案。
(一)擴大市場化與專業化的服務機制
市場需求是驗證創新創業項目可行性的唯一評價指標,如果市場反饋信息并不理想,很難評定創業項目在脫離了高職創業孵化器的扶持之后是否能夠完成獨立運營。那么高職創業孵化器的運營管理首先應當考量市場化的根本需求,而并非一味地加強扶持力度。相關案例已經證實,過于強調扶持力度,只能讓創新創業項目失去自主盈利與自主管理的根本動能。而專業化的發展路徑特指高校創業孵化器在運行期間的管理模式現代化。綜合評定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并結合線上線下統一管理,孵化與投資并行處理的管理模式,也將有助于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回收扶持成本,并創建便捷性較高的綜合服務模式。當創新創業項目獲取了超過轉向資金扶植的市場資源之后,反而能獲取更為有利的發展條件與發展契機,真正適應市場需求達到預期的創業目標。
(二)加強多種項目的政策引導與支持
政策引導在高職創業孵化器建設初期具有絕對性的作用,而“眾創空間”在校園內部的相關活動也是得到了政策支持或者工商注冊之后才能具備市場發展條件。支持眾創空間的階段性建設,不僅需要這樣的政策支持,同時需要根本的發展動機與發展資源。以往時期評估創業項目的可行性時,以創新性為主,實用性為輔,很大程度上約束了部分創新創業項目的成長空間。學生并未獲得市場資源或者院方的鼓勵和支持,雖然在多次更改了創業項目之后,獲取了專項資金支持,但是并未具備實際操作創業計劃的根本能力。那么創業項目本身的團隊操作能力已經下滑,很難達到預期的創業成果。為此,高職院校“眾創空間”的開放度,不僅要以資源整合效果來進行評價,同時要以多元化項目在“眾創空間”內的階段性發展作為評估管理指標,才能孵化出眾多可行性較高的創新創業項目,真正提升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的管理效能,以及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率。
(三)鼓勵社會資源與文化的持續注入
創新創業項目本身需要較高的市場契合度,其文化本身的先進性是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的必要管理理念。而社會創業項目本身與市場對接的空間較大,且具備了獨立拓展營銷渠道的經驗。高職院校在眾創空間理念下應當給予相應的扶持,同時也要接受來自不同社會方向的資源,才能體現出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的開放性與開放程度。這種來自社會資源的持續性注入,也將促進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脫離原有的政策扶持資金,轉化為獨立運營的管理資金內化。諸如天使投資、知識產權質押、科技融資擔保等多種資源和資金的換取方式,將持續支持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器的管理運營成本,并形成自我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建設創業孵化器并非發展目標,孵化出更多的創新創業項目才是其發展本質。因此,提升并加強高職院校建設創業孵化器的自身管理運營條件尤為必要。一方面,需要擴大市場化與專業化的服務機制,為創業項目創造良好的市場發展條件。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多種項目的政策引導與支持,扶植所有可能存在發展空間的創新創業項目。除此之外,必須鼓勵社會資源與文化的持續注入,以便為創業孵化器提供更多的發展資金,支持其管理效能的不斷完善。(作者單位為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