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洪
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一直是近些年農業發展的重點項目,其是在以糧、果、菌、畜牧等主導產業下,推動農民組建專業的合作社,帶動區域經濟整體水平提升,從而實現農民經濟利益最大化。這個發展趨勢無疑是有利于我國農業經濟建設的,但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亟須解決的問題,為此,文章分析了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提出了具體的參考意見供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參考。
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是農業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是我國農業發展與時俱進的決心,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因素限制其發展,所以文章對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困境和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的具體的對策,以供相關人員進行參考,從而真正發揮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創新的作用。
一、現階段,影響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因素
(一)內部影響因素分析
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內部發展和各項設施的建設還不夠完善。國家在政策上和資金上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了支持,并對發展和建設內容提出了要求和規范,但從實際情況了解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具有松散性特征,很多活動都是在無紀律和無組織情況下展開的,從而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速度帶來了不利影響。
現階段,專業合作社的很多都不在從事實體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通過實地調查發現,我國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有大多數已不再從事實體農業生產活動,而且這樣的合作社往往被當作龍頭企業為其他農戶成員,提供農業發展的市場要求、國家政策以及生產技術上的相關信息,從而不能保障合作社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外部影響因素分析
一方面,當前我國農業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經濟在我國發展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但一直是小農經濟的發展形式,直至我國改革開放后,才實現了農業發展形式的轉變,但仍沒從本質上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所以我國當前的規模化機械發展模式仍沒有形成。
另一方面,我國政府雖然會通過政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提供引導,但引導的強度不夠,很多措施只是給出了具有的規劃框架,并沒有細化到每一項引導政策上進行具體的表述,所以,各項引導措施不到位,也限制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影響了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創新。
二、現階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策略
(一)強化政府領導,持續推動發展
首先,政府必須作為我國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領導,才能保障其發展方向不偏離,為此,因針對我國農業發展形勢建立領導小組,深化到農民實地進行發展形勢考核,并在機構中細分不同的領導部分,如農業、稅負、工商等,全面落實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措施和要求,并結合每個農業地區的發展政策,制定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發展策略,幫助農民解決合作社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同時,政府也要致力于讓全村農民加入合作社的發展目標,為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并制定相應的監督機制和獎懲制度,鼓勵地區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二)強化宣傳工作,引導發展方向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必須要讓農民切實了解到其作用和為農業發展帶來的經濟利益,所以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聯合做好宣傳工作。派專業的學者深入農村實地為農民解讀國家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要求,并向農村群眾普及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的支持;組建專業的技術團隊到各個農戶的田間地頭組織技術指導,深入宣傳當前國家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優勢和對農業發展產生的重大作用,從根本上轉變農民的發展理念,鼓勵有想法的農民帶動組織合作社建設,并真正落實資金扶持和政策扶植,從而幫助農民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在結果的帶動下,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想要加入合作社,進而促進了合作社的持續發展。
(三)強化技能素質,提升發展水平
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是我國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重要支持條件,所以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后,政府和農業部門也要組織技術團隊深入鄉鎮進行農業生產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合作社的發展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中仍然遇到了阻礙和困難,影響其發展水平的內外部限制因素也有很多,所以政府和農業發展部門一定要提高重視,從政策、技術支持到宣傳工作,切實讓農民感受到國家對農業發展的重視和支持,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發展朝著規模化、產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作者單位為鎮雄縣五德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