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方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水平,建立精準的學生工作機制成為各高校資助工作的首要任務,而精準識別資助對象事關教育資助資源分配的合理性。但現階段我國資助體系中,隱形貧困生難以得到及時認定、虛假貧困生仍僥幸存在的問題并不鮮見。針對以上問題,在互聯網+背景下,應建立以效能為依據,從貧困程度、學習態度、成績三方面綜合考量構建貧困生認定指標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為精準識別資助對象奠定基礎。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推進和全國各地區 “精準資助”體系建設逐漸完善,各位學者提出建立多維度的貧困生認定體系。建立維護和完善學生的電子檔案信息,包括學生的在校日常表現、例如日常考勤及請假數據、成績信息、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一卡通消費,手機消費記錄,甚至銀行卡消費記錄(涉及學生個人隱私的,需要征得學生的同意)等。這些數據可以為有針對性地開展貧困生認定工作提供依據,為貧困生的資助育人提供支撐,為貧困生的管理和監督提供借鑒。
一、大學生助學金精準資助預測指標體系構建指導思想
互聯網+背景下,運用數據挖掘的方法分析學生校園行為數據,能夠客觀提供可靠的信用保證,減少人為干預,最大限度地保證數據的準確性。精準識別資助對象是高校精準資助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大學生助學金精準資助不僅僅以貧困指數為衡量指標,應該以效能為依據,資助的有效性影響資助的價值,需要從貧困程度、學習態度、成績三方面綜合考量,制定出一套以效能最大化為目標的指標體系,精準識別資助對象,進一步提高貧困生資助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二、大學生助學金精準資助預測指標體系建立原則
評價模型好壞的重要依據是能否構建一個全面、完善、科學的指標體系。良好的指標體系能夠提高模型的判別精度,提高模型的魯棒性和可解釋性。針對實際問題,數據來源渠道多種多樣,而實驗數據由多張數據表整合而成,在原始數據表中包含變量數據眾多,因此,選擇科學、合理的變量是建立模型的重中之重,故指標體系的構建應遵循如下原則:
系統性:一個完整的大學生精準資助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足夠的涵蓋面,包括學生各個方面的信息,從學生的基本信息,到學生的一卡通消費情況、圖書館借閱情況、學生品德、學習成績等各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完善的科學的管理。選擇的變量即能反映學生的消費水平、學習態度、學習成績,又不至于變量過多,導致預測模型過于復雜。所以在變量的選擇上不應遺漏任何一項重要指標,要盡可能完整、全面、系統地反映情況,防止以偏概全。
客觀性:選取指標時要尊重實際、客觀真實地反映被評估對象的本質屬性。在高校精準資助預測模型中,評估指標體系重要的是能體現質量而不是數量。選擇的變量要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家庭消費水平、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等,建立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
科學性:各指標體系的設計及評價指標的選擇必須以科學性為原則,能客觀全面反映出各指標之間的真實關系。各評價指標應該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重疊,過于繁瑣,指標又不能過于簡單,避免發生信息遺漏,的現象。具體指標能夠反映學生在校信息和獲取獎學金的情況。
三、大學生助學金精準資助預測指標體系建立
精準資助不僅僅以貧困程度為衡量指標,需要以效能為依據,效能是指資助的有效性,所以以效能最大化為目標建立指標體系對于改善資助工作效果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分析學生的在校行為數據,筆者認為指標體系應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圖書館借閱信息、一卡通消費信息、寢室門禁數據、圖書館門禁數據、學生成績5大部分,而在一卡通消費信息中消費地點消費方式、消費金額、剩余金額等數據能夠反映學生的貧困程度,圖書館借閱信息和圖書館門禁信息能夠呈現出學生平時是否勤奮,學生成績直觀的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水平。通過從貧困程度、學習態度、成績三方面綜合考量,制定出一套以效能最大化為目標的指標體系,真正實現精準資助。 (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