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 目的 研究甲狀腺功能亢進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案。方法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該院收治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并根據治療方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9例。觀察治療效果。 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甲狀腺功能指標、血糖水平均低于參照組(P<0.05),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生命質量均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均會出現出汗、頭暈和心悸等癥狀,應用格列美脲聯合甲巰咪唑治療的效果更佳。
[關鍵詞] 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臨床特點;治療方式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a)-0038-02
甲狀腺功能亢進臨床簡稱為甲亢,其與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二者通常先后發生或同時發生,且患者均會出現出汗、心悸、頭暈和全身乏力等癥狀,而甲亢合并糖尿病指的是甲亢與糖尿病同時發病或糖尿病發生于甲亢之后,甲亢病情控制后,患者的血糖恢復正常。為了研究甲亢和并糖尿病的特點,探討有效的治療方案,該研究與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此次對比性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符合2007年中國甲狀腺診療指南制定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診斷標準[1]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并排除甲狀腺炎導致一過性甲狀腺毒癥、合并重要系統嚴重疾病、溝通障礙、精神疾病及近2個月服用糖皮質激素、含碘制劑和利尿劑等藥物的患者。
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將患則平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9例。參照組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3/16;患者年齡最小34歲,最大69歲,平均年齡(51.37±6.42)歲;甲亢病程最短3年,最長20年,平均(8.64±4.63)年;糖尿病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2年,平均(5.41±2.08)年。研究組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5/14;患者年齡最小34歲,最大71歲,平均年齡(51.40±6.45)歲;甲亢病程最短3年,最長21年,平均(8.65±4.67)年;糖尿病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3年,平均(5.44±2.1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給予患者甲巰咪唑聯合胰島素進行治療:給予患者30 mg的甲巰咪唑片(批準文號:H20120405,規格:10 mg×50 s)口服,2次/d;將胰島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1799)與2 mL的氯化鈉注射液搖勻為混懸液體,于患者進餐前30 min行皮下注射,之后將針頭在患者皮下停留8 s左右,并根據患者血糖的變化調整胰島素的使用劑量。
研究組:應用甲巰咪唑聯合格列美脲治療:甲巰咪唑的用法與參照組相同,給予患者初始劑量為1 mg的格列美脲(國藥準字H20010543,規格:1 mg×20片)于餐前服用,1次/d。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甲狀腺功能指標、血糖水平、癥狀改善時間及生命質量。應用EORTC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3]評估患者的生命質量,主要包括軀體、角色、認知、情緒和社會5個功能領域及1個總體健康狀況領域,評分的高低與患者功能狀況和生命質量的好壞呈正相關。
1.4 統計方法
將該次所有研究數據準確錄入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應的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治療前后的甲狀腺功能指標和血糖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SH、FT3、FT4、FPG和2 hPG水平均顯著治療前(P<0.05),且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指標的水平均低于參照組治療后的水平(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2.2 治療后患者癥狀改善的時間
治療后患者甲亢癥狀和血糖改善時間均短于參照組(P<0.05),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2。
2.3 治療后患者的生命質量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功能領域和總體健康狀況領域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甲狀腺功能異常,分泌過多的甲狀腺素作用于全身組織和器官,出現神經、循環和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而形成的一種內分泌系統疾病,而甲狀腺激素水平的升高不僅會增強腸道吸收葡萄糖的功能,還會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原異生,降低糖耐量[4]。此外,甲亢患者機體的高代謝狀態會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需要量,而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高,促進了兒茶酚胺的分泌和活動,減輕了胰島素的降糖作用[5]。
有研究數據顯示,甲亢病糖尿病的發生率高達31.2%[6]。兩種疾病均與飲食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以免疫因素的關系密切,若治療不及時,患者會出現甲亢危象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危重癥,危及患者的生命[7]。臨床上常應用甲巰咪唑聯合胰島素治療甲亢合并糖尿病,但胰島素的劑量較難控制,易導致糖代謝紊亂,而格列美脲是磺酰脲類藥物的一種,在人體中不僅對肝臟合成葡萄糖的作用具有抑制作用,還可以肌肉和組織攝取葡萄糖,可促進機體胰島素的分泌[8],與甲巰咪唑聯合應用于該次研究中,有效控制了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和血糖指標(P<0.05),促進了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和生命質量的改善(P<0.05),說明格列美脲聯合甲巰咪唑治療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 黃霞,張久丹,胡瀟豪,等.甲巰咪唑聯合左旋甲狀腺素治療 Graves病療效及預后評估前瞻性臨床對照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6,32(9):763-766.
[2] 王愛平,陳琰,鄭雪菲,等.谷賴胰島素與門冬胰島素治療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2型糖尿病的療效與安全性比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7,27(21):71-74.
[3] 張書評,李團宇.人性化照護理念對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預后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7):868-870.
[4] 盛豐華,莊敏,李莉,等.甲亢病糖尿病患者的甲狀腺激素、血糖、血脂水平變化及胰島素用量調整[J].山東醫藥,2014, 54(5):56-57.
[5] 李秀,姜軍.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甲狀腺激素與胰島素抵抗和脂聯素的相關性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3,34(2):122-124.
[6] 董斌.甲巰咪唑片聯合胰島素皮下注射對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甲亢功能改善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7, 14(8):147-148.
[7] 王宏亮,趙媛,李桂萍,等.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血清胰島素抵抗和脂聯素表達水平及其與甲狀腺激素的相關性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7,29(4):103-105.
[8] 季建生,傅向紅.格列本脲和胰島素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的應用對比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10):199-200.
(收稿日期:20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