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英
[摘要] 目的 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取自2015年5月—2017年3月該院收治的58例糖尿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綜合組,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綜合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前后的血脂血糖水平和生活質量。 結果 綜合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綜合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好于常規組(P<0.05)。 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改善患者遵醫囑行為,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綜合護理;糖尿病;干預;療效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a)-0155-02
糖尿病(DM)是一種代謝性慢性病,病情發展到晚期時患者會并發多種嚴重疾病,成為緊隨癌癥和冠心病之后的人類第三大致死疾病[1]。DM病程較長,DM患者的肢端壞死、冠心病、失眠、缺血性疾病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非DM患者[2]。我國大多數DM患者由于對DM的相關基礎知識普遍匱乏,加之缺乏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和治療,常常導致其依從行為不佳,在住院時控制血糖的效果很好,但出院后控制血糖的效果較差,造成慢性并發癥的過早發生[3]。所以,對DM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DM患者對DM知識的掌握,提高其依從性。該研究選取自2015年5月—2017年3月的29例DM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獲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58例DM患者,均經過血糖檢測:空腹血糖均>7.0 mmol/L,隨機血糖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1999年制定的DM診斷標準[4]確診為DM。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綜合組,各29例。常規組: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齡42~73歲,平均(60.92±4.83)歲;病程0.5~13年,平均(10.45±2.16)年。綜合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齡45~71歲,平均(61.36±4.71)歲;病程7個月~14年,平均(11.09±2.27)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常規護理干預,即在飲食和用藥方面給予患者一般的指導。綜合組:綜合護理干預,將降糖藥物的藥理機制、特點、作用、使用方法、副作用及防治措施等講解給患者,指導其在適宜的時間合理用藥,以達到有效降糖的目的。在患者使用降糖藥物超量而出現心悸、饑餓感、無力、惡心、面色蒼白、出冷汗、嘔吐等低血糖癥狀時,對其詳細講解緩解癥狀的方法;對于患者的飲食制定嚴格標準,使其做到按時、按量飲食,根據患者自身具體的情況合理調整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配比,制定適合的飲食方案。此外,將日常飲食熱量計算和食材的選用方法介紹給患者及其家屬,在主、副食的制作上做到科學性和合理性,使患者即能夠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和脂肪等營養物質,又不會使攝入的熱量過多;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積極主動地與其溝通交流,給予其關懷與安慰,對于患者所提出的各種問題給予耐心詳細地解答。對于患者出現焦慮情緒時,應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以消除其悲觀、憂慮的情緒,增強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根據患者各項體征,為其制定適合的運動方案。運動項目主要為散步、太極拳、廣播體操、慢跑、球類運動等,在餐后1 h左右進行運動為宜,運動強度應適度,避免勞累。
1.3 觀察指標
護理前及護理后1年的血脂血糖水平和生活質量。血脂血糖: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 hPG)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值(HbA1c)。生活質量:采用SF-36表在健康指數、情感指數以及生活滿意度3方面對患者進行評價。
1.4 統計方法
將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血脂血糖水平
兩組護理后血脂血糖水平較該組護理前均有改善,護理后綜合組的血脂血糖水平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較該組護理前均有升高,護理后綜合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DM由于病程長,在患病初期癥狀不十分明顯,大多數患者常常忽視DM的危害,不進行治療;有些DM患者由于了解該病要進行終身治療,認為DM沒有根治的可能,缺少對DM的正確認識,從而產生焦慮情緒,使生活和工作受到極大的影響[5-6]。所以,糾正患者的生活習慣、正確的藥物使用、合理健康的飲食,規律適度的運動和及時的心理疏導成為DM治療的關鍵[7]。現今,DM的首選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但由于對該類藥物的藥理及作用機制掌握程度不高,造成藥物使用的方法、劑量和時間不合理,出現所用藥物劑量越來越大,藥費隨之升高,可不見明顯的治療效果,血糖無法控制[8]。所以,綜合護理干預對于DM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都能夠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該研究中綜合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及生活質量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常規組,與趙然[9]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在對DM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加強患者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科學的膳食及運動、積極有效的心理疏導與調節。
綜上所述,DM患者在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其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增強藥物降糖的效果,使病情得到控制,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增強,進而減少或避免DM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升高。
[參考文獻]
[1] Kbberling J, Tillil H. Genetic and nutritional factors in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 World Rev Nutr Diet, 2015, 63(63):102-115.
[2] 蘇健,向全永,呂淑榮,等.成年人體質指數、腰圍與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關系[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 19(7):696-700.
[3] 侯清濤, 李蕓, 李舍予,等.全球糖尿病疾病負擔現狀[J].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6, 24(1):92-96.
[4] 李文平,石京山,陳修平.葛根素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作用和機制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15,55(15):90-92.
[5] 李慧芳.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醫藥前沿, 2015,6(10):382-383.
[6] 王麗芹,徐乃偉,郭闖,等.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預策略架構的研究進展[J]. 護理學雜志, 2016, 31(3):17-21.
[7] 孫紅霞.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干預中的效果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36(36):221-222.
[8] 崔建蓉. 聯動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5, 29(33):4197-4199.
[9] 趙然. 評價綜合護理干預糖尿病病人臨床治療效果[J]. 中國保健營養,2015,25(8):113-114.
(收稿日期:2017-08-03)